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认知语言学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认知语言学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认知语言学理论的引入,将以往孤立零散的解释加以系统化,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和讨论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理论入手,探讨了如何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学生词汇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 词汇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 一、引言 认知语言学作为语言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成型于 80 年代后期至 90 年代,引入中国已有二十余年。中国认知语言学的讨论进展十分迅速,目前已成为语言学界讨论的热点与重心。21 世纪是认知的时代,人类的语言活动即是认知活动,认知语言学是以人们对世界的经验及对世界的感知和概念化为基础,从人类的认知出发,来讨论语言的形式、意义及其规律的学科。 作为功能语言学派的一个分支,认知语言学认为人的认知能力及经验在语言的运用和理解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言的建构、学习、运用都必须通过认知来加以理解。语言能力不是独立于其他认知能力的模块,而是人的认知能力的一部分,人的语言能力在本质上就是认知能力。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为过去尚未解释的语言现象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方法,也为第二语言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第二语言习得中,从学生的词汇学习到老师的教与学都在解释汉语词汇与一般认知能力的规律。我们在教学中常常发现,学生在学习了词汇后并不能很好地表达。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的词汇量有限,而词汇量的增加的过程是学生对汉语词汇认知结构不断完善的过程。另一个原因则是学生对词汇的使用条件及场合不够清楚,造成表达不当。因此,如何帮助学生有效扩大词汇量、辨析近义词以及明确词汇使用场合,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认知语言学理论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一)意象图式理论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意象图式是一种认知模式,以人类的身体经验为认知基础,为语言结构提供充分的认知心理上的依据。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有不同的意义,这些意义互不相干,指称互不相干的现象。我们的认知能力是人脑通过意象建立一个与外部世界相关的投射世界,形成基本范畴、系统概念,并将这些概念建立起逻辑联系。而图式则是结构化了的意象,用具体的意象来隐喻抽象的概念,这个过程就是图式化,图式化是连接抽象与具体的结构,通过人类的认知和经验形成。也就是说,人们对世界各种复杂抽象事物的认识都来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