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人类简史(浓缩版)

人类简史(浓缩版)_第1页
1/28
人类简史(浓缩版)_第2页
2/28
人类简史(浓缩版)_第3页
3/28
第 一部分 认知革命 大约 135 亿年前,宇宙物质、能量、时间、空间有了现在的样子,形成物理学。 大约 38 亿年前,分子结合起来,形成精细结构——有机体,成就生物学。 大约 250 万年前,类人生物出现。大约 200 万年前,整个世界存在不同人种,包括东非的鲁道夫人,东亚的直立人,欧洲和西亚的尼安特人,但知道大约 1万年前,只剩下智人这一种。 大约 7 万年前,“智人”开始创造更复杂的结构,形成“文化”,文化继续发展,形成历史学。在历史的路上有三大革命—— 7 万年前的“认知革命”,大约 1.2万年前的“农业革命”,大约 500 年前的“科学革命”。 60 公斤哺乳动物的平均脑容量是 200 立方厘米,而 250 万年前的最初人类,脑容量 600 立方厘米,现代智人的平均脑容量是 1200-1400 立方厘米。但为什么没有进化出会微积分的猫?面对生存,大脑也是负担之一,占体积的 2-3%,但却消耗 25%的能量。所以代价就是肌肉萎缩,以及花更多时间寻找食物,如同国防经费拨给教育,人类也把工二头肌的能量拨给神经元。 直立行走后可以扫视草原,手解放出来可以传递信号,人就此越来越着重神经发展,且不断对手掌和手指的肌肉做修正,逐渐人类可以使用复杂工具。变大的大脑为颈椎带来负担,成为人类的苦恼。对于女性来说,直立行走使产道宽度受限制且婴儿头部逐渐变大,于是进化出了更短的生产周期以降低生育风险,相对生下来就会跑的小马,人类都是早产儿。为了获得食物养育孩子,需要全部落的努力,人类进化出突出的社交技巧,同时由于脱离子宫时进化不完全,有更强的可塑性,可以用教育和社会化方式改变。 大约 100 万年前,人类虽然有大容量脑和石器,但仍然在食物链的中间位置,很少猎杀大型动物,靠采集植物、挖找昆虫,以及吃大型动物吃剩的腐肉维生。早起石器主要用途就是另人类在大型动物用餐完毕,走进所剩无几的猎物尸体,敲开骨头吃唯一还能吃的骨髓维生。直到 40 万年前,几种人种才开始追捕大型动物,直到 10 万年前智人崛起,人类跃居食物链顶端,这对了解人类历史和心理至关重要。历史上食物链顶端的狮子、鲨鱼都经过数百万年演化,人类转眼就登上顶端,让整个生态猝不及防,很多生态灾难都是源于这场过于仓促的历史跳跃。 站 上 食 物 链 顶 端 的 路 上 , 使 用 火 是 重 要 一步, 大约 30 万年前人类可以熟练使用火。火可以改变化学结构另原本无法吸收的成分得到...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人类简史(浓缩版)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