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论当前文学讨论的内部生态论当前文学讨论的内部生态 根据韦勒克和沃伦《文学理论》一书的观点,文-学讨论生态由文学理论、文学批判和文学史三部分构成,它们既共同与文学创作、文学阅读、文学出版等构成整体的文学生态,对上述因素产生必要的影响和支援,又在内部承担各自的任务。其中,文学批判直接切入文学现场,对现实文学现象作出直接的价值评判,从而促动文学潮流的发生和进展;文学史则承担更长远的精神支持,给予一时期文学深远的背景和与历史的联系;文学理论从表面看与文学现实距离较远,其实却有很深的关联,它既通过文学批判和文学史影响作家创作,还可以与意识形态等联姻,影响文学政策、审美趣味、读者接受市场等,对文学进展进行影响和制约。在一时期的文学中,文学讨论生态具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它的和谐发达是文学创作繁荣兴盛的重要前提。在文学史上,俄国 19 世纪文学是相当突出的典型,由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等组成的文学理论和批判队伍强有力地参加到当时的文学中,既在理论上取得了突出成就,也推动了拥有托尔斯泰、屠格涅夫、果戈理等著名作家的创作高峰的形成。同样,中国的五四文学也拥有较好的文学讨论生态环境。周作人、沈雁冰等在理论上的准备是五四文学深化的前提,鲁迅、周作人、朱自清等既是优秀作家,也通过文学批判方式有力地促进了乡土小说、湖畔诗社、象征诗派等文学的进展。 当前中国文学讨论生态总体上呈现出较严重的不足,其典型表现是在文学讨论内部,文学讨论的几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文学理论、文学批判和文学史之间存在较严重的脱节和冲突,没有形成和谐与相互促进的关系。 首先是文学理论与文学批判的脱节。从正常意义上说,文学理论应该是文学批判的重要基础,因为批判家对作品和文学现象的分析都需要有一定的理论支撑。只有借助于一定的文学理论,批判才能深化地对作品进行剖析,才能准确地阐释和生发出其意义和价值,它是文学批判高度和深度的影响者和制约者。 但在当前文学中,文学理论与文学批判之间却有严重的割裂和疏离。由于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政治、文化等原因,20 世纪中国文学理论界曾长期以两种思想为主导,就是西方 19 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文学思想,它们以典型、真实、阶级性等概念话语,深化地影响到文学政策和文学批判。不过,进入 80 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意识形态的微妙变化和西方现代话语的引进,上述文学理论的地位有明显的下降,文学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