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 20 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理论体系的建构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 20 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理论体系的建构 摘 要: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至 40 年代末期,既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系统传播期和进展成熟期,又是中国现代文学理论体系的建构期。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为中国现代文学理论体系的建构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的“社会生活”、“意识形态”、“继承革新”、“形象”、“典型”、“创作方法”、“文学语言”、“文学体裁”、“文学风格”等概念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的范畴系统;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国化的典型性成果: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的文学本质论、创作论、构成论、接受论,确立了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的思想体系;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建构现代文学理论体系的代表作:蔡仪的《新艺术论》是中国现代第一部具有完整理论体系的文学理论专著,在理论观点和讨论方法上都有重要创新,对 20 世纪中后期的中国文学理论讨论产生了较大影响。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国文学理论体系;建构 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至 40 年代末期,既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系统传播期,又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进展成熟期,还是中国现代文学理论体系的建构期。在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翻译传播方面,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学理论著作基本上都译成中文出版,有的著作还出现了多种译本,这为中国现代文学理论体系的建构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进展方面,涌现出了周扬、胡风、冯雪峰、毛泽东、蔡仪等为代表的一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家,他们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文学实践相结合,促进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走向了成熟,并为中国现代文学理论体系建构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成果;在中国现代文学理论体系建构方面,经历了从范畴系统的形成到思想体系的确立再到理论体系建构的进展历程,初步建构了完整的中国现代文学理论体系。 一、20 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理论范畴系统的形成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范畴作为‘帮助我们认识和掌握自然现象之网的网上纽结’,反映了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和掌握的不同方面和不同阶段。就是说,文学观念的创新,也往往表现为范畴体系的创新,理论创新的路径,首先依赖的是‘术语革命’。”{1}20 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理论体系的建构,同样首先依赖其文学理论范畴的变革。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至 40 年代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