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论高等师范教育中实践能力培育论高等师范教育中实践能力培育 摘要:在我国高等师范教育中实践能力培育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实践能力培育意识淡薄。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基地建设滞后,实践组织形式松散等等,针对这些不足,我们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全面提高师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师范教育;实践能力;教育实践 高等师范教育要培育适应现代社会与教育进展需要的高学历高素养的师资 ,特别是培育实践能力强,过渡适应期短,毕业后能较快地与一线教育教学接轨的老师,已成为我国师范教育改革与进展的必定趋势。老师工作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职业,老师不仅要有很好的知识结构,而且要有很好的能力结构;不仅要有过硬的教学能力,还要有较高的班级管理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老师职业的特别性对教育实践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而通过考察我国现行的高等师范教育,可以发现高师院校在教育实践能力的培育目标、组织形式、课程设置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如何培育高师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已经成为一个紧要和迫切的问题。 一、高等师范教育中实践能力培育方面存在一些不足 (一)师范教育意识淡化,实践能力培育欠缺 随着近些年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很多原来专门的师范类院校已经升级为综合性大学,学校的师范教育特色不再突出,一味模仿综合性大学的办学范式而淡化了师范性。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过分强调理论教学的中心地位而忽视了实践性。学校偏重专业知识的培育,而忽视教育实践能力的培育,或者把教育实践能力的培育作为知识教学的附庸。把教育实践仅仅作为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应用过程,教育实践的目的是消化理论知识,除此以外别无其他;而学生为了考试成绩而学习,忽视了对实践技能的训练。因为理论知识是一种客观的、普适的和确证的东西,无论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等方面,都是明确、有章可循而又容易操作的,所以无论教与学两方面都同意把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专业知识放到优先的位置,使教育实践能力的培育受到压制和排挤。这样,高师生只是满足了老师岗位中的学历角色要求,而老师专业化进展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没有得到重视,学术性和师范性之间的平衡度没有掌握好。而且,师范院校忽视了对学生讨论意识和讨论能力的培育。在这样的目标定位下,大部分高师毕业生要想真正胜任老师角色,还需要在工作后磨炼很长时间。 (二)课程结构失衡。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许多高师院校的课程体系从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