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世界各大照相机厂商,突然兴起一股生产高档135 旁轴取景相机(以下均指此类相机)之风,虽然此类相机价格不菲,但却迅速在全世界引起了回响。今天的该类相机在制作精度与科技含量上与往日档中同日而语,但基本结构并没有改变:镜间快门、平视取景。回想近二十年单反相机横扫天下,不能不使人感叹相机市场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旁轴相机自有其不可替代的优点,如体积轻巧,镜间快门精度高机振小,尤其是那些大光圈,全金属机身的旁轴相机,镜头素质大多很高,机械精度几十年不变,这些正是保证高素质成像质量的主要条抢占,可说是一种精巧的工艺品。 中国在八十年代初也生产了几种笔者认为是机精镜靓的旁轴取景照相机。其共同特点主要是:全金属制作,机身精巧;大光圈四组六片全玻璃高素质镜头;大部分具有自动测光功能。不要小看这些特点,这正是近年高档旁轴135 相机的最主要特点。无论从使用还是收藏的角度讲,无论从成像质量还是使用感觉上讲,现今那些使用很多塑料制作小光圈镜头的傻瓜相机是永远无法望其项背的。只是现今那些全金属大光圈旁轴相机的价格越来越离谱,远远高于以往。 这些相机体积轻巧,全金属结构,重量一般为 450 克左右,一些品种外形非常精美,例如长城 GZ35,其镜头最前端是一圈电镀抛光的外环,显得高雅气派,镜头素质优异,如凤凰 FG301 曾参加西德科隆“十六届照相视听博览会”,西德 Foto Qu llE 公司曾对其进行测试,认为该机质量与外观均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 笔者发现,这些相机在镜头结构与整机外形上,与日本七十年代初生产的一些相机非常相似,例如美能达HIMATIC-E,HI-MATIC-F 等,我曾将华夏821(该朵为全手动机械快门)与美能达HI-MATIC-E(该机是程序快门)放在一起对比,两台相机外形几乎一样,在灯光下看镜头反光光斑位置,也几乎一模一样!追根寻源,发现此类相机的镜头结构、外形又我是来源于徕卡的CL 相机。徕卡 CL 相机1973 年面世,1977 年停产,这款旁轴相机体积小巧,制作精良,标准镜头焦距为40 毫米,相对口径 F2,这种双高斯结构由四组六片组成的镜头成像极为优良,至今为大口径中焦人像镜头,F1.7 口径标准镜头采用。后来美能达随即生产了一款 CLE 相机,与徕卡 CL 型相机大同小异。 中国是八十年代初开始生产此类相机的,上述国产相机笔者自 1987年后开始接触,表中所列相机均使用过一段时间,至今仍在使用的是华夏821,实践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