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框架:1.产生原因:液体受到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2. 特点:a) 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容器底部、容器侧壁)都有压强。b) 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c) 在同一液体中,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d) 侧壁某一点受到的压强与同深度的液体的压强相等。e) 液体压强跟液体的密度有关。3. 计算公式: Pgh?? P:压强(帕)?ρ :液体密度(千克/米 3) g:常量( 9.8 牛/ 千克)h:深度4. 测量工具:压强计5. 液体压强的应用:连通器6. 影响因素:液体的密度、液体的深度。思路汇总 :计算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 式中 p 液表示液体的压强, ρ 液表示液体的密度, h 表示液体的深度, g 是常数 9.8N/kg (2) 式中ρ 液的单位一定要用kg/m3,h 的单位要用m,计算出压强的单位才是Pa.(3) 式中 h 表示深度,而不是高度,深度和高度这两个概念是有区别的,深度是指从液体的自由面到计算压强的那一点之间的竖直距离,即深度是由上往下量的,高度是指液体中某一点到底部的竖直距离,即高度是由下往上量的.(4) 式中 g 是常数,所以压强p 液只与液体密度ρ 液和深度h 有关.与液体的重力、体积、形状等因素均无关,所以在比较液体压强的大小时,要紧紧抓住液体的密度和深度这两个量来讨论.(5) p 液 =ρ 液 gh 只适用于液体以及柱体对水平面的压强,而p=SF 是压强的定义式,适用于固体、液体和气体.(6) 解题技巧:在盛有液体的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压强遵循液体压力、压强规律;而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压强遵循固体压力、压强规律.对液体产生的压强、压力来说,弄清压强是关键.一般先求p 液(p 液=ρ 液 gh),然后再求压力F(F=pS)的大小;对固体产生的压强、压力,弄清压力是关键,一般先分析求出F,然后再根据p=SF,求出压强的大小.(7)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与容器内液体的重力一般不相等.求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时,应先根据 p 液=ρ 液 gh 求出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再由F= pS)求出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和容器对支持面的压强没有关系,求解盛有液体的容器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强时,应将容器作为一个整体,先求出压力F=G 液+G 器,再运用p=(G 液+G 器 )/S 来求解.在做“探究液体压强特点”的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①实验前应检查蒙在金属盒上的橡皮膜、连接用的橡皮管及各连接处是否漏气,方法是用一定恒力作用一段时间看压强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