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 1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3.1 、淠河洪涝灾害的现状淠河是淮河中游南岸的一条较大支流,发源于大别山北麓, 由南向北流经岳西、霍山、金寨、六安、霍邱、寿县后在正阳关汇入淮河, 全长 253km,流域面积 6000km2。流域地形呈南高北低和东西高中间低的狭长带状。按地形和汇水条件,大致将佛子岭、响洪甸水库以上划为上游、两库坝下至横排头为中游、横排头至入淮河口为下游。上游流域面积3240km2,为山区;中游流域面积1130km2,为山丘区;下游区间面积为 1630km2,为丘陵和平原洼地。 上游河道及中游支流河道坡降一般较大,中下游干流河道坡降相对平缓,河床为沙质,平均坡降为0. 18~0.3 ‰,主河槽宽度100~300m,河面相对较宽,因淤积使河床有所抬高。淠河流域地处江淮之间西北部,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降水较充沛。流域年平均降水量1334mm,降水量随地势抬高递增,南部大别山区年平均降水量可达 1400~1500mm,北部降水量 1000mm左右。降雨年内、年际分配不均,最大降雨量为最小降雨量的4 倍,6~8 月降水量约占全年的40%以上。多年平均蒸发量一般在 1300~1500mm,年平均气温 14.2 ~15.4 ℃,极端最高气温 41℃,极端最低气温 -18.9 ℃,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00~2300h, 无霜期 210~230 天。淠河上游山高坡陡,降雨量大,汇流集中,容易产生洪水。建国后已发生 1969、1991 年两次大洪水和较大洪水10 次。1969 年大水,佛子岭、磨子潭两水库相继漫坝,横排头过坝流量为6420m3/s,沿淠河大部分圩区水深数米, 损失惨重;1991 年洪水,城南圩破坝,月亮岛被淹,仅六安市受灾即高达1.2 亿元。1999 年 6月的暴雨,六安市区进水。根据水文资料,淠河六安城区断面各频率洪水洪峰流量分别为:50 年一遇,6030 m3/s ;20 年一遇, 4093 m3/s ;10 年一遇, 2980 m3/s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 2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 淠河防洪治理始于50 年代,随着上游佛子岭、响洪甸、磨子潭三座大型水库的建成和中下游河道的整治,淠河上游洪水得到了有效控制,中下游的防洪形势有了很大改观。但仍存在防洪体系不完善,防洪标准低,原有的防洪设施已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