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玉器的特征与鉴定清代是中国玉器制作的又— 鼎盛时期 ,它集历代之大成,总结发扬数千年的雕刻技艺,生产出各种各样的玉器,用途之广 ,雕塑之精 ,设计之妙 ,创新品种 ,达到了高峰 ,但其赋予的政治色彩却淡漠多了。从历史资料看 ,清初经济恢复 ,玉器生产也随之发展,到乾隆时期上层社会重视玉器,就连皇帝也推崇。特别是乾隆二十四年(1759 年)平定了西部叛乱,打通新疆的交通往来,和田一带玉材向中原的运输畅通,仅在乾隆四十一年(1776 年)宫廷一次就由新疆运回2 万余斤 ,民间运输数量更是无法统计。玉器制作原料丰富使宫廷生产玉器出现了高潮,这对民间玉器生产影响很大 ,嘉庆以后 ,宫廷玉器生产减少而民间玉器生产仍很活跃。总的来说 ,民间生产一直是当时的主流,品种以佩饰器、陈设器、仿古玉器为主,现将清代玉器 ,选择介绍如下 , 并谈其特征 : 一、玉佩 ,坠鹦鹉玉牌直径5.5 厘米。连珠组成圆环,内雕一鹦鹉 ,圆目 ,尖喙 ,羽翅上卷 ,长尾下垂 ,一足立于横架上 ,另一足系以长带,回首振翅 ,这是反映家养的鹦鹉,玉白质细 ,温润无瑕。 牌饰造型写真、构图新颖 ,又利用传统连珠加以装饰,具有一定的艺术水平,表现得工致而精细,连身上的羽毛都是一丝一丝雕铊出来,硬劲外露 ,如同一幅工笔写实画,由于玉质白而温润,被系欲跃的鹦鹉显得蕴藉儒雅 ,闲逸情调 ,再加上一周的联珠装饰显得富贵高雅。(图 1) 双兽玉牌直径5.8 厘米。圆雕镂空双兽 ,其长嘴圆目 ,大耳后抿 ,长尾 ,双兽四肢与尾相接,作角斗状,相互对立 ,互不相让 ,肌肉通身紧绷 ,蹄腿欲腾 ,昂首用力 ,欲要冲斗 ,表现出野陛与凶顽,其势不可挡 ,充满生趣 ,该兽又称獾 ,谐音为双欢 ,吉祥意。 (图 2) 夔龙玉牌长6.6 厘米 ,宽 3.5 厘米。夔龙呈立卧状,圆目竖耳 ,宽鼻大口 ,体卷曲为 “S”形,回首后视。夔龙是想象中的动物,商周时代常作为礼器上的装饰图案,象征权力。 初看 ,双目眈眈 ,开口欲吼 ,内蕴刚气 ,其势凶猛 ,玉白温润 ,如脂若透 ,居然化凶猛为妩媚,惹人喜爱。 (图 3) 双鱼玉牌长5.8 厘米 ,宽 6 厘米。圆雕双鱼,一鱼直体 ,一鱼曲体 ,相向而连 ,圆目高鳍 ,连弧形尾 ,并以阴刻细线勾勒细部,双鱼共噙长带 ,玉白质温润。 周围空旷若双鱼在净清之水中戏游争食,形象简洁素雅 ,生趣盎然 ,意态并佳。 双鱼并不孤独 ,空间就如同清水,其雕刻注意刻化形态与动感,略带夸张的肥体与鱼鳍显示了轻柔绰约,弯曲之势表现了灵活敏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