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院数理大类培养方案一、数理大类培养方案为进一步加强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培养数理基础厚、专业面向宽、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学校决定借鉴基础科学班的成功经验,从2005 年开始将数理基础科学专业招生规模扩大到理学院数学科学系和物理系全部以及信息学院一部分,建设跨院系的数理大类平台,实行按照数理基础科学专业统一招生,前两年学生在理学院共同学习基础课程、强化数理基础和科学素养教育,二年级末学生根据“规模控制,双向选择”的原则确定专业方向。数理大类平台课及数理类各系所属本科专业的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是本科学生培养工作的宏观指南。培养方案规定了数理类各系本科生“厚基础、宽口径”培养的必修课程、培养环节和最低必修学分要求,根据“数理大类招生、专业分流培养”的目标,强调加强数理大类基础、扩展专业面和尊重学生志向的专业教育流动通道。因此,该培养方案也是数理大类本科生在校学习、毕业资格、学位资格认定的主要依据。指导性教学计划是按学期建议的课程学习计划,用于指导学生安排学习进度。数理类本科培养方案的课程结构体系包括:人文社科基础课程(35 学分)和理科基础平台课占最低学分要求的55%— 60%,主修专业主干课群(各约 40 学分) 占最低学分要求的30%— 35 %,任选课约占最低学分要求的10%,暑期实践( 15 学分)和综合论文训练(15 学分)。二、培养模式与目标为数学、物理等基础科学培养具有扎实数理基础、良好理科素养,富有创新意识和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并为与数学、物理等基础科学密切相关的其他应用学科培养具有开拓精神和良好科学素养的复合型人才。统一按照数理基础科学专业招生。前两年主要依托理学院加强数理基础培养,强调打好数学和物理学基础,培养学生既具有数学的高度抽象思维能力,又具有现代物理学的理论素养和实验技能。二年级末分流专业方向包括:基科(数学) 、基科 (物理)、基科(应用),以及信息学院的部分相关专业等。三、数理大类平台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1.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 35学分(1) 思想政治理论课 14学分 1061018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 学分 ( 秋 ) 1061019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 学分 ( 春 ) 1061020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4 学分 ( 秋 ) 10610214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4学分 ( 春 ) (2) 体育 4学分第 1-4 学期的体育 (1) -(4) 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