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清华大学校史清华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可溯至民国前一年 (公元一九一一年) 的「清华学堂」。最初之酝酿,是在前清光绪三十年至三十一年间,我国驻美公使梁诚,因美国国务卿海约翰(John Hay)氏有「美国所收庚子赔款原属过多」之语,一方面分向美当局劝请核减,一方面上书清廷请以此款设学育才。中间虽因发生粤汉铁路废约之关系而生阻,但梁氏努力不懈, 卒得美国国会之赞同, 将处置赔款全权付与总统罗斯福。 照条约我国应付美国赔款二千四百四十四万七百七十八元八角一分, 经总统决定将当时尚未付足之一千零七十八万五千二百八十六元一角二分,从一九0九年一月起退还我国。光绪三十四年 (公元一九0八年) 七月十一日, 美国核减赔款之文告由驻华公使柔克义送达我国,我外务大臣庆亲王答复上述公文说:「体会新近贵国总统希望鼓励我国学生赴美入学校及求高深学问之诚意,并有鉴于以往贵国教育对于我国之成效,大清帝国政府谨诚恳表示此后当按年派送学生到贵国承受教育。」同日,外务部致美国公使馆函称: 「从赔款退还之年起,前四年我国将次第派送一百学生;迨四年终局,我国将有四百学生在美,从第五年起,直至赔款完毕之年,每年至少派送五十名学生。 」并派唐绍仪为特使赴美表示谢意。民国前三年(宣统元年,公元一九0九年)是为美国退还赔款之第一年,外2 务部与美国驻华公使柔克义商定学生游美细则后,会同学部奏请设立 「游美学务处」及附设「肄业馆」 。六月初四日游美学务处奉准设立,派外务部丞参周自齐为总办,主事唐国安及学部郎中范源廉为会办,驻美公使馆参赞容揆为驻美学生监督。初赁北京东城侯位胡同民房一所为办公处,后又迁入史家胡同。 九月奏准将北京西直门外「清华园」作为游美学务处兴建「肄业馆」馆舍之用。是为清华得名之始。 清华园原系道光帝赐其第五子惇亲王(奕综)之赐园,俗称小五爷园。惇亲王死后,长子载濂袭爵为王。庚子之乱,拳匪曾集于园中设坛,事后载濂被削职,赐园为内务府收回。 因外务部在呈奏游美学生办法内,建议在京城外清旷地方设立肄业馆,中堂那桐等颇表赞同,派员各处觅地,认为清华园比较相宜,即拨作馆址。 面积凡五百三十亩。 择定清华园为肄业馆馆址后,即着手修理及建筑,原希望一九一0年秋可以使用,不料工人罢工数月,耽误时期。迨至馆舍相继完成,将肄业馆改称「清华学堂」 ,于民国前一年(公元一九一一年)四月初一日(阳历为四月二十九日,是为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