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清华炉:托起中国煤化工的强国梦2013-03-13 10:56:37 来源:中国网查看评论进入光明网BBS 手机看新闻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正是在“创新”理念的指引下,我们国家近些年来,在众多科技领域都取得了令人欣慰的突破和发展。其中,以神舟号飞船和蛟龙号深潜器为代表的“上天入海”创新领域因为公众关注度高,便广为社会和大众所知,而在一些基础科研领域和工业领域的创新,尽管不太为普通人所了解,但其“创新发展”所取得成绩的意义,也同样是巨大的。在这当中,我国煤化工领域的一项重要成果和突破——“水煤浆水冷壁清华炉煤气化技术”(以下简称第二代清华炉技术)便尤其值得人们关注。煤化工大国的尴尬中国是一个多煤、贫油、少气的国家,正因为如此,煤炭在我国的能源消耗中,始终占有非常大的比例。据《(2012)中国能源发展报告》显示,2011 年中国煤炭消费34.25 亿吨,占能源消费总量近 7 成。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在我国消耗的煤炭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用作煤化工,因此如今我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煤化工生产国家,世界其他所有国家的煤化工加起来也达不到中国规模的1/3 。煤化工行业的关键技术之一是煤气化技术,而煤气化技术的核心便是气化炉,可以说,气化炉水平的高低是直接制约煤化工企业经济效益与安全环保问题的关键性硬件因素。而在这一领域,在刚刚打开国门的改革开放之初,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于是,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国外行业巨头们便纷纷“抢滩登陆”,竞相要在庞大的中国市场“分得一杯羹”。在随后二十多年时间里,数量众多的各种国外气化炉技术被引进,这使得中国企业在付出巨额引进资金的同时,还承担了巨大的风险:不仅是因为一些引进技术在国外就尚属“试验阶段”,中国成为了“试验场,”而且即使是一些在国外已经成熟的技术,在中国还因为煤质等因素,存在着“水土不服”的问题。例如,尽管壳牌煤气化技术先进,但并非十全十美,有些企业引进后要经历漫长的调试才能投产,部分企业为此还追加了高达上亿元的投资;投资数亿元建于上海的世界上惟一工业化的U-Gas 引进气化装置,早已于2003 年退出历史舞台 ,,一方面,需要打破这种“乱象”和“尴尬”,而另一方面的情况则是——为摆脱对石油的过度依赖和调整化工原料结构,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煤化工行业都是我国需要大力发展的产业,因此有行业权威专家认为,到2020 年,我国对煤气化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