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财务理论法律规范讨论与实证讨论方法财务理论法律规范讨论与实证讨论方法 财务理论讨论领域应用的讨论方法从讨论思维模式考察可划分为法律规范讨论方法和实证讨论方法两大类。当前,我国财务理论界对这两种讨论方法的认识产生了一定的分歧和争议,而理论的完善与突破往往是从正确选择讨论方法开始的,因此,对旨在提高我国财务理论讨论质量和效果的讨论方法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拟在对这两种讨论方法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得出启示,以期对我国财务理论讨论方法的选择有所裨益。 一、我国财务理论讨论方法回顾 我国财务理论讨论方法的选择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上世纪 50 年代初期至 90 年代中期),此阶段财务理论讨论的重点是财务概念和财务关系,讨论方法上普遍采纳法律规范讨论方法进行定性分析,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为理论前提、以描述性陈述为基础,从逻辑思维层面概括和推断出我国社会主义财务理论的基本框架和体系,回答财务“应该是什么”、“财务关系应该是怎样的”之类的问题;同时也采纳法律规范讨论方法对我国极富特色的财务实践进行归纳总结。此阶段法律规范讨论的成果为我国制定宏观财务政策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参考与借鉴,也为国营企业开展财务管理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操作思路。 第二阶段(90 年代中期至今),1993 年开始实施的“两则两制”对我国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新的财务管理体制起到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并以此为契机,开始引进、借鉴、吸收西方现代财务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在讨论方法上,引进了西方发达国家学术界极力提倡和推崇的实证讨论方法,自此,我国财务理论讨论方法由单一的法律规范讨论开始向法律规范讨论与实证讨论相结合的阶段转化,但时至今日,法律规范讨论方法仍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实证讨论方法在运用中存在明显的不成熟现象,集中体现在借鉴过多、创新不足,一般是利用国外完善的模型来检验我国资本市场的实务,真正提出基于我国特定理财环境的具有开创性的实证理论与假设的并不多,从而制约了实证讨论成果所具有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的解释和预测财务现象这一功能的充分发挥。 二、财务理论讨论方法选择的争议 自社会学产生以来,讨论方法的选择就始终是一个带有争议性的问题,并形成了两大派别,一派是以涂尔干为代表的方法论整体主义;另一派是以韦伯为代表的方法论个人主义。前者认为由于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存在着相同的特征与规律,所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