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追踪一封感谢信:感谢爱心人士的感谢信追踪一封感谢信:感谢爱心人士的感谢信 提起医患关系,人们常常想到“医闹”、“纠纷”、“官司”……然而,这些看似“解不开的疙瘩”有时却没那么复杂。近日,发生在总参谋部总医院肿瘤科的一段医患佳话,证明了这一点。 故事要从一封感谢信说起,这封信来自病逝患者家属,字字句句,饱含着深情、痛楚和欣慰。“入院 156 小时,从诊断治疗到最后的抢救,医护人员不言放弃,全力以赴,为患者减少因恶疾带来的痛苦,给她以生的尊严。患者去世 17 天后,家属写下 1300 多字的感谢信,用深情温暖着每一名医护人员。”院长刘希华感叹地说。 “无情的病魔和残酷的现实在我们每一位亲人的心上结下了毒瘤。” ――《感谢信》 20XX 年 7 月下旬,章娟带着咳嗽不止的母亲到某医院就诊,本以为是偶感伤寒,然而,检查结果令人愕然,“肺部有病变”。为明确诊断,她带着母亲,奔走于各类医院的 CT 室、核磁共振室,于 20XX 年 10 月 20 日,确诊为肺癌晚期。 为了生命的尊严,章娟四处奔走打听、求医问药,磨破了嘴、踏破了鞋,无数次做着艰难的抉择。 20XX 年底至 20XX 年初,100 多天的时间里,她带着母亲进行了 6 次化疗,痛苦摧垮了母亲慈爱的面容,化学药物吞噬了花白的头发,但母亲很坚韧。 艰难的治疗,如同马拉松一样漫长,由于是晚期,效果不理想,她又找到另一家医院,挂号、检查、诊断、住院、治疗,被痛苦无情地折磨着。 然而,住院不久,章娟却被莫名其妙告知,母亲需要出院,到其他专科医院接受肺结核检查,随后再进一步治疗。章娟带着母亲又辗转多家医院,等拿着没有问题的检查单回到这家医院时,已无床位,被拒之门外。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在离开医院几个月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她找到了总参谋部总医院,在门诊,和善可亲的肿瘤科王红梅副主任接待了她们,了解病情危重,便立即在紧张的病房里,加了一张病床安排入住。 这是 20XX 年 8 月 29 日。章娟似乎看到了希望和光明…… 从医护人员亲切的称谓里,关切的眼神中,以及细致入微的动作里,病人无时无刻不在被呵护着、温暖着、感动着。” ――《感谢信》 章娟的确看到了希望和光明…… “你把以前做的所有检查都带来,这样一些项目我们就不用再去重复做了,免得病人受罪。”这是入院时肿瘤科主治医生曲怡梅给她说的第一句话。 曲怡梅把章娟带来的厚厚一摞 CT 片和病历等交给医生马太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