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传染性鼻气管炎【病原】【流行病学】【症状】【实验室检验】【病理变化】【诊断】【治疗】【预防】猫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猫疱疹病毒1型(FelineHerpesvirus,FHV-1)弓I起的猫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上呼吸道疾病,主要侵害仔猫,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约50%。【病原】FHV-1在分类上属疱疹病毒科,甲型疱疹病毒亚科,具有疱疹病毒的一般特征。FHV-1仅有1个血清型。FHV-1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弱,对酸、热和脂溶剂敏感。甲醛和酚易将其杀灭。在_60龙条件下可存活180日,50Y4~5分钟灭活。在干燥条件下,12小时以内即可灭活。FHV-1可吸附和凝集猫红细胞,可以釆用血凝试验及血凝抑制试验检测病毒抗原和抗体。【流行病学】FHV-1主要通过接触传染,病毒经鼻、眼、咽的分泌物排出,易感猫通过鼻与鼻的直接接触及吸入含病毒的飞沫经呼吸道感染,自然康复或人工接种的耐过猫,能长期带毒和排毒,成为危险的传染来源。FHV-1具有高度的种属特异性,目前仅从家猫分离到了该病毒,但有时也能引起猫科其他动物发生感染,对猫科动物以外的其他动物及鸡胚不致病。【症状】本病潜伏期约2-6H,仔猫较成年猫易感且症状严重。病初患猫体温升高,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明显,表现为突然发作,嗜中性白细胞减少,阵发性喷嚏和咳嗽,羞明、流泪、结膜炎,鼻腔分泌物增多,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精神沉郁。鼻液和泪液初期透明,后变为黏脓性。急性病例症状通常持续10~14日,成年猫死亡率较低,但约半数患病仔猫可发生死亡,合并细菌感染时死亡率更高。带毒母猫所产新生仔猫可罹病,体衰、嗜睡、腹式呼吸或无症状死亡。耐过病猫,7日后症状逐渐缓和并痊愈。部分病猫则转为慢性,表现持续咳嗽,呼吸困难和鼻窦炎症状。【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上呼吸道。病初,鼻腔和鼻甲骨黏膜呈弥漫性充血,喉头和气管也可出现类似变化。较严重病例,鼻腔、鼻甲骨黏膜坏死,眼结膜、扁桃体、会厌软骨、喉头、气管、支气管甚至细支气管的部分黏膜上皮也发生局灶性坏死,坏死区上皮细胞中可见大量的嗜酸性核内包涵体。对于全身性感染的仔猫,血管周围局部坏死区域的细胞也可见嗜酸性核内包涵体。慢性病例可见鼻窦炎。表现下呼吸道症状的病猫,可见间质性肺炎及支气管和细支气管炎周围组织坏死,有时可见气管炎及细支气管炎的病变。【诊断】从临床症状看,FHV-1所致疾病,与FCV感染、FPV感染和猫肺炎(衣原体感染)很难区分,只有靠特异性的血清学反应或病原分离才能做出准确诊断。最可靠的诊断是分离病毒。【治疗】目前尚缺乏特效药。发病早期用L-赖氨酸治疗有效。5_碘脱氢尿鳴暄核昔可用以治疗FHV-1感染引起的溃疡性角膜炎。对于病猫,应用广谱抗生素可有效地防止细菌继发感染,防止后遗症的发生。对症疗法也十分重要,口腔损害和病程长的病猫,可口服或肌注维生素A。结膜炎可每天多次用10%磺醋酰钠、1%氯霉素或0.5%新霉素眼膏涂搽,但不宜使用含皮质类固醇的眼膏。鼻炎可用麻黄素1ml、氢化可的松2ml、青霉素80万u的混合液滴鼻,每日4~6次。患猫需早期隔离,隔离舍保持恒温,如有脱水,可口服或皮下注射等渗葡萄糖盐水,每H50~100ml,分2次投给,为增进食欲,可给予少量香味食物,如鱼、肝、瘦肉等,有利于患猫康复。【预防】目前美国已有FHV-1弱毒苗可供应用。猫63-84H龄时首免,以后每隔180H加强免疫1次。该苗单独应用或与FCV弱毒苗联合应用,均有较好的预防效果。有时,也与猫泛白细胞减少症及猫肺炎(衣原体引起)疫苗联合应用。带毒母猫不宜再做种用,因为分娩常是促进带毒母猫排出病毒的应激因素之一,从而造成新生仔猫的感染。加强饲养管理是预防本病的根本措施。平时应尽量减少应激因素,将猫饲养于通风良好的环境中。新引进猫或仔猫应至少隔离观察14日方能混群饲养。减少每个猫群的数量和密度,加强饲养人员的个人卫生都对本病预防有一定好处。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