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颂词还是训词:重读《典论·论文》

颂词还是训词:重读《典论·论文》_第1页
1/3
颂词还是训词:重读《典论·论文》_第2页
2/3
颂词还是训词:重读《典论·论文》_第3页
3/3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颂词还是训词:重读《典论·论文》颂词还是训词:重读《典论·论文》 [摘要]《典论·论文》是一篇箭垛式名文。正因如此,有重读之必要。重读的目的,是要探究文章自身的意脉、意图,也是要反省层累地投射于文章之上的那些现代偏好。曹丕《论文》的意图,或许不是对文学本身发表什么全新的见解,而是要对当代文士提出规训。《论文》的前一部分,曹丕向文士们提出了德性要求:更好地认识你自己。后一部分,他向文士们提出了政治要求:更安分地做你自己。《论文》并非对文学的颂歌,而是对文士的训词。 [关键词]曹丕;《典论·论文》;文学自觉;现代偏好;本末结构 [作者简介]杨伯(1978-),男,文学博士,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天津 xxxx)。 一、寻找“自觉”:有待反省的“现代偏好” 《典论·论文》(以下简称《论文》)是一篇箭垛式名文。正因如此,有重读之必要。 近百年来,几乎所有“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批判史”著作都会提到《论文》,并且把它树立为文学“自觉”的标志。这一做法可以追溯到铃木虎雄 1925 年出版的《中国诗论史》。铃木虎雄构造了相互对立的两条文学路线:作为道德之工具的文学、以自身为目的的文学。铃木虎雄断定,在《论文》所代表的魏代,文学思想发生了某种“突变”,人们摆脱了“道德论的文学观”,转而“从文学自身看其价值”。他把这种“突变”称为“文学的自觉” 铃木虎雄:《中国诗论史》,许总译,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 年,第 37 页。。 铃木虎雄的提法,经由鲁迅的中介,对汉语学术产生了持久影响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鲁迅全集》第三卷,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年,第 504 页。。1927 年以后,《论文》便和“文学的自觉”形影不离。学者们提及《论文》,通常是为了论述“文学的自觉”;谈论“文学的自觉”,则必举《论文》为例证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较新的综述性文献可参看:张朝富:《20 世紀“文学自觉”说平议》,《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XX 年第 3 期;杨向奎:《文学自觉说的回顾与反思》,《科技信息》20XX 年第 7 期;李沛:《魏晋“文学自觉说”讨论述评》,《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XX 年第 3 期。。 近百年来,学术风习几经变化。学者们借以阐发历史、整理国故的西方理论各不相同。在不同论者那里,所谓“文学的自觉”意涵各不相同。但多数讨论并未超出铃木虎雄的框架。所谓“文学自觉”的主要情节仍...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颂词还是训词:重读《典论·论文》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