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马克思主义进展哲学与可持续进展思想: 自 1987 年世界环境与进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的专题报告中,明确地界说了可持续进展以后,可持续进展思想便引起各国的广泛关注。特别是1992 年在巴西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进展大会,通过了《二十一世纪议程》,可持续进展战略便成为世界性的热门话题。近几年来,我国理论界和政府决策部门也相继对可持续进展问题展开了卓有成效的探讨。 我国政府于 1994 年便率先发布了《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提出了建立可持续进展的经济体系、社会体系和保持与之相适应的可持续利用的资源和环境基础的战略目标。但不可否认,无论是作为《我们共同的未来》专题报告给可持续进展界定的经典定义,还是我们对可持续进展的指导思想、本质、内容、规律和特点等方面的认识均存在不足。有的学者认为,当今可持续进展战略的指导思想就是我国古代道家提出的天人合一思想,可持续进展问题是人类久远以来就一再深化思考着的问题,道家、道教的思维方式为我们讨论可持续进展奠定了基础。(《学术讨论 1998 年第 3 期道家、道教思维方式与可持续进展)有人提出可持续进展思想的实质就是要强调超越人类中心的自然界的价值主体地位,认为自然界、生态环境是独立的价值主体,人的行为要符合自然界的利益,尊重自然界的权利,要以自然为中心。还有些学者将可持续进展等同于生态进展。我们认为,陷入这些认识误区的根本原因在于未能从马克思主义进展哲学的高度来把握可持续进展,未能以马克思主义进展哲学为指引,从思维方式、方法论、本质和内容等方面厘清可持续进展与以往进展思想的区别。 一 可持续进展是基于对以往进展思想与实践的反思而问世的。可持续进展思想与以往进展思想的根本区别是什么?这是需要首先明晰的问题。任何进展观都是某种世界观的体现,而世界观实质上就是哲学思维方式。哲学思维方式的不同决定着社会进展思想的不同,以往的进展思想依赖于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可持续进展则以马克思恩格斯开创的实践的思维方式为指导。 在古代社会,由于物质生产力极其低下,人们无力掌握自己的命运,不得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不依赖自然性的关系靠天去生存。这决定了人们的思维能力也是低下的,人们认为,外在的神奇的客观力量掌握着自己的命运。这便产生了以追求绝对真理、永恒本质为目标的前定论的思维方式,即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未能正确处理主体(现实的人)与客体(自然环境与社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