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马克思经济哲学的方法论及其当代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经济哲学/方法论/当代意义 【正文】 哲学的经济学分析和经济学的哲学概括,是马克思理论讨论中极其重要的内容,体现出丰富的方法论思想。仔细清理和总结这些思想,无论对于我们建构当代中国经济哲学还是分析现实经济问题,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意义。 一、客观性与主体性的统一 马克思的经济哲学既非单纯经济学也非纯粹哲学,而是在融合两者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质科学。这种新质,就在于它打破了当时的一些哲学家和经济学家考察经济问题的方法:或者从主观概念、理性原则出发剪裁、套用客观经济现实,否认后者是前者的基础;或者停留和止步于客观经济现象的表层,否认作为主体的人的认识、实践的能动制造性。前者是唯心主义的经济哲学方法,后者是机械唯物主义的经济哲学方法。 马克思对唯心主义经济哲学思想的批判,在他最初的经济哲学讨论成果《哲学的贫困》中就有着充分的体现。他批判蒲鲁东从普遍理性出发建构经济学的哲学体系,把经济范畴视作不依赖实际关系而自生的思想,不过是一种先验的唯心主义的经济哲学。而他关于经济学要能够真正揭示现实经济生活的本质和规律,就必须跳出哲学的圈子讨论经济现象的思想,则蕴含着从经济现实、物质生产出发的唯物主义经济哲学思想。同时,对庸俗经济学思想的反思,使马克思意识到,经济哲学要走出在表面的联系内兜圈子,对最粗浅的现象作出似是而非的解释的误区,就必须突破以往的理论,在面对现实的同时发挥主体能动性,冲破思想障碍,敢于进行理论创新。 集马克思经济哲学思想之大成的《资本论》,既与马克思立足于资本主义经济生活的现实,从现象分析中揭开资本主义社会结构、关系、运行机制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历史的谜底有关,又与马克思在充分吸取以往和当时的经济学、哲学思维成果基础上,善于走出哲学和经济学各自的理论藩篱,在综合两者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不无联系。正因如此,马克思才最终实现了其哲学与经济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学成果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论的有机统一。 纵观马克思一生的经济哲学讨论,他不是躲进书斋给自己设定纯抽象思辨的命题,在主观玄想中构造体系,而是立足经济现实,捕捉时代提出的重大问题;不囿于现存和既有的方法、结论,而是让思想的闪电在划破理论的迷雾中,揭示现实经济生活的真谛。 今日,虽然时代的巨变使经济哲学讨论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与马克思那个时代有了极大差异,但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