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高等农业院校《盆景学》课程体系改革高等农业院校《盆景学》课程体系改革 摘要:为适应中国特色新时代的需求,培育更具适应性人才,根据《盆景学》课程的特点进行课程改革。针对课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笔者将提出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为高等农业院校课程体系改革提供依据,对我国盆景产业的进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高等农业院校;盆景学;课程现状;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XX)36-0115-02 优秀的盆景作品,是自然美的直接体现。盆景是由景、盆、几架组成统一整体,被誉为“立体的画”和“无声的诗”,市场前景宽阔。《盆景学》是农林高等院校一门重要的选修课。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盆景的历史、分类、流派等基本知识和创作方法,培育学生一定的盆景鉴赏能力、综合素养和美学修养。本论文通过对《盆景学》课程的现状分析,提出课程改革的具体方案,为高等农业院校课程体系改革提供一定的依据[1]。 一、课程现状及存在问题 1.教学师资力量不足。我国盆景艺术历史悠久,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的盆景有了极大的进展。《盆景学》作为选修课,开设的课时较少,只能让学生了解盆景造型的基本理论知识。此外,老师大多没有专业的盆景学系统知识,没有参加过相关的造型技艺培训,仅是对盆景的理论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再者,《盆景学》在园林学科中不是骨干课程,加之,老师资源储备缺乏,对学生的培育难度大且周期长。 2.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有待提高。盆景艺术与许多艺术有联系,如园林艺术和绘画艺术等,因此,盆景被称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活的雕塑品”。然而,《盆景学》的理论教学采纳的多为 PPT 传授理论知识,学生记笔记的形式。虽有相关的盆景作品展示,但只限于表层的介绍,缺乏盆景作品动手制作的示范性,没有直观地为学生在脑海中建立起盆景制作的学习样板。精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彩的盆景视频等形式没有广泛应用于盆景学的教学课堂,显得枯燥无趣,制约了盆景学课程的教学效果[2]。 3.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育。《盆景学》是选修课程,经费配套不足,盆景学实验课所需的基本工具及用品(如盆器、几架、配件)很难满足教学要求,仅是简单的工具应付性地加以演示,不能真正让学生动手,严重影响实验效果。盆景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该让学生在认识、鉴赏盆景的基础上,掌握不同类型盆景创作的技巧及养护管理的基本方法。然而,一个完整的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