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模式识别的一些认识 模式识别的概念和认识 什么是模式呢?广义地说,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中可观察的事物,如果可以区别它们是否相同或是否相似,都可以称之为模式。但模式所指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我们从事物获取的信息。因此模式往往表现为具有时间或空间分布的信息。 人们在观察各种事物的时候,一般是从一些具体的个别事物或者很小一部分开始的,然后经过长期的积累。随着对观察到的事物或者现象的数量不断增加,就开始在人的大脑中形成一些概念,而这些概念是反映事物或者现象之间的不同或者相似之处,这些特征或者属性使人们对事物自然而然的进行分类。从而窥豹一斑,对于一些事物或者现象,不需要了解全过程,只需要根据事物或者现象的一些特征就能对事物进行认识。人脑的这种思维能力视为“模式”的概念。 模式识别(Pattern Recognition)是指对表征事物或现象的各种形式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对事物或现象进行描述、辨认、分类和解释的过程。它是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应用领域是图像分析与处理、语音识别、声音分类、通信、计算机辅助诊断、数据挖掘等学科。 在计算机领域里是指通过借助计算机,对人类外部世界某一特定环境中的客体、过程和现象进行自动识别的技术。这个技术在我们身边最典型的应用应该是现在各种相机里的人脸识别技术。那么计算机是如何识别出我们的脸部呢?是通过识别人脸的各种特征值以及特征值的组合形式。我们每个人的脸孔都是两只眼睛一个鼻子一张嘴,毋庸置疑,这就是“脸”的模式,而且通过识别脸部肤质,眼窝的阴影还可以测算人的年龄,而嘴角是否上扬则成了判断情绪的特征等。 而其实“模式识别”作为一种人工智能,是模仿人类而来的,我们人才是 “模式识别”最厉害的角色。除非是患有“脸盲症”这种疾病,不然我们是非常容易识别出一张人脸以及各种相关属性。喜欢评价小孩像爸爸还是像妈妈就是这种本能的体现,我们从脸上看到了些什么,提取脸部特征值做比对。而且对人脸这个“模式识别”的极度熟练,让我们一遇到有类似特征值的物体就进行调用,这就是人经常能把很多东西看成人脸的原因。 在小学的自然科学课本里有一个著名的条件反射实验,巴普洛夫的狗。巴普洛夫先生这样做实验,摇铃然后给狗食物,狗得到食物会分泌唾液,如此反复。经过 30 次重复后,单独的声音刺激就可以使狗产生很多唾液。而斯金纳也有一个著名的盒子,用来做动物心理实验。斯金纳把鸽子放进一个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