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 于行政区划调整后合肥区域性特大城市建设的思考 市发改委 王厚亮、朱胜利、范观兵、盛艳艳、陈鹏 行政区划调整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科学合理的行政区划调整,将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和质量的提高,加速提升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今年8 月,经国务院批准,省委省政府实施了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将原地级巢湖市的居巢区、庐江县划入合肥,这是合肥建设区域性特大城市的历史性跨越。 一、行政区划调整是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建国以来,我国行政区划的调整主要源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由于国家宏观经济战略及大型工程布局,一般以各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实行分类指导,分层次、分地域实施,行政区域逐步演化为“行政经济区”,行政区域应当与经济区相协调、相适应。 通过实施行政区划调整,优化区域经济结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地方政府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可以在其行政区域实施相应的经济调控政策,弥补市场的盲目性。不同行政建制的功能不尽相同,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变更行政建制,引导生产力合理布局,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例如,2 0 0 9 年,天津撤三区(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并为滨海新区,行2 政架构精简高效;2 0 1 0 年,北京市四(东城区、崇文区、西城区、宣武区)合二(东城区、西城区),推进核心区南北区域均衡发展;沈阳三区(东陵区、浑南新区、航高基地)合署建大浑南,推进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等等。 通过实施行政区划调整,加速中心城市发展。随着城市建设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城区空间范围必然向外呈扩张趋势。适时扩大城区行政区域范围,既能满足城市建设自身发展的需要,又有利于发挥城市对周围农村地区的辐射作用。对经济流向不合理的行政区域作适当调整,可以协调区域经济关系,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 0 0 2 年,合肥实施区划调整,将东市区、中市区、西市区和郊区区划调整为瑶海区、庐阳区、蜀山区、包河区,打破城市郊区包围城区的行政区划格局,有效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增强了城市发展活力,极大地解放省会城市的生产力。 此次行政区划调整,正是顺应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解决我省城市体量普遍偏小,政区规模相差较大,空间布局不尽合理,人口板块与经济板块不匹配、经济板块与行政板块不协调等问题。通过实施行政区划调整,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加快推进合肥区域性特大城市建设,促进芜湖、马鞍山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