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道管理气道管理一:一般患者的气道管理一:一般患者的气道管理•维持气道通畅是气道管理最重要的措施。此外应保持病室内环境清洁,空气清新,室温应控制在20~24℃,湿度控制在60•%~70%,维持患者机体水平衡,采用祛痰,抗感染等措施,促进气道分泌物排出,合理的体位对于危重患者非常重要,若病情许可科采用半卧位,以利于呼吸,防止反流,使腹腔炎症局限化,定时更换卧位,并结合有效的胸部理疗方法,协助清除气道分泌物,使肺扩张或防止肺不张,改善通气,换气功能,改善通气/血流灌注比,促进氧合。知识链接:无人工气道患者维持气知识链接:无人工气道患者维持气道通畅的方法道通畅的方法•1.对于清醒患者应协助并鼓励咳嗽、深呼吸和咳痰,防止呼吸道分泌物潴留。•2.对于不能自行咳痰者应准备吸痰用物进行吸痰,若吸痰困难,应考虑建立人工气道。•3.对于昏迷、全麻未醒患者头应偏向一侧,防口腔分泌物误吸入气道。•4.对于支气管扩张、肺脓肿等分泌物较多的患者及长期卧床患者,采用合理的体位护理,并结合胸部理疗,促进分泌物排出。•5.对于危重患者应常规进行雾化,根据病情及治疗情况合理选择雾化方式、雾化液等。•6.紧急情况下可采用抬颈法、仰面举颌法或抬下颌法等体位以暂时维持气道通畅。二:人工气道患者的管理二:人工气道患者的管理•(一)人工气道含义:人工气道是经口、鼻或直接经气管置入导管而形成的呼吸通道,以辅助患者通气及进行肺部疾病的治疗。常见人工气道有口咽管置管、鼻咽管置管、吼罩、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置管。•(二)人工气道建立对机体的影响:建立人工气道改变了正常的气体通道,可能出现以下不良影响:1.干冷气体直接吸入会损伤气道黏膜上皮细胞,影响黏膜黏液分泌和纤毛活动,气道自净能力降低或消失2.咳嗽功能受限,影响咳痰3.气道失水增多,由正常成人呼吸道失水400~500ml/d增加至800~1000ml/d,分泌物易变黏稠而形成痰栓阻塞气道4.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受破坏,肺顺应性下降,引起或加重炎症和缺氧5.干冷气体直接吸入易诱发支气管痉挛或哮喘发作6.管理不善易出现气管黏膜出血、肺不张、气管食管篓、气管切开口篓等并发症。知识链接:机体对吸入空气的加温知识链接:机体对吸入空气的加温和加湿功能和加湿功能•1.室温空气经鼻腔吸入•2.到达咽喉部时温度达34℃,相对湿度达75%~85%•3.到达气管隆突时温度可达35℃,相对湿度达91%•4.到达肺泡时温度则可达37℃,相对湿度达100%(三)人工气道的建立方法(三)人工气道的建立方法•1.口咽管置管:选择适合的口咽管,植入口腔后可以使舌离开咽后壁,在舌头和上腭中间形成一个空隙到上口咽部位,使气体可以进入气管内,主要适应于舌后坠引起的上呼吸道梗阻。•2.气管插管:可维持气道通畅,清除气道分泌物,减少气道阻力,减少无效腔量,利于给氧、机械通气及气管内给药等。护理要点护理要点•1.准确记录插管的方法、途径、插管深度、套囊充气量、插管过程中及插管后患者的病情变化及处理措施•2.妥善固定气管导管,避免导管随呼吸运动上下滑动和意外拔管•3.适时吸痰,保持气道通畅•4.经常变换头位,以免颈项强直、体表压伤及咽喉损伤•5.导管太长时气道阻力增大,不能充分清除气道深部的分泌物,可适当剪短口外或鼻外的留置导管长度•6.进行口腔和面部清洁护理,每天更换固定带,监测导管深度及是否移位,护理时可移动导管至对侧口角•7.观察患者症状和体征变化情况,及时发现相关并发症•5.气管切开:适用于气管插管超过一周、上呼吸道梗阻或创伤、呼吸道畸形、下呼吸道分泌物阻塞、困难插管、神经肌肉疾病等,对头颈、颌面、口腔等部位手术前可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气管切开方法主要有开放式和经皮式气管切开。开放式对患者创伤大,耗时多,一般在手术室内进行。经皮式对患者创伤小,耗时短,在床旁即可进行。护理要点:妥善固定导管,防止意外拔管。适时吸痰,保持气道通畅。每天更换固定带,每4~8小时进行切口换药,观察造瘘口有无分泌物、发红和皮肤刺激,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观察患者口腔黏膜,做好口腔卫生护理和口咽部分泌物吸引。观察患者症状和体征变化情况,及时发现相关并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