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三门峡水利枢纽

三门峡水利枢纽_第1页
1/6
三门峡水利枢纽_第2页
2/6
三门峡水利枢纽_第3页
3/6
三门峡水利枢纽三门峡水利枢纽位于黄河中游下段,河南省三门峡市和山西省平陆县的边界河段,控制流域面积 68.4 万公里 2,占全黄河流域的 92%。黄河平均年输沙量 15.7 亿吨,是世界上泥沙最多的河流。黄河下游河道不断淤积,高出两岸地面,成为“地上河”全靠堤防防洪。黄河洪水又大,对下游广大平原威胁很大。三门峡坝址地形地质条件优越,这一河段是坚实的花岗岩,河中石岛抵住急流冲击而屹立不动,把黄河分成三道水流,称人门、神门、鬼门、因此名为三门峡。这是兴建高坝的良好坝址。三门峡以上至潼关为峡谷河段,潼关以上地形开阔,可以形成很大的水库。新中国成立后,水力发电工程局对三门峡坝址做了大量勘测工作。1954 年黄河规划委员会在苏联专家组帮助下对所作黄河流域规划中,把三门峡工程列为根除黄河水害开发黄河水利最重要的综合利用水利枢纽,推荐为第一期工程,随同黄河流域规划在 1955 年第一届人大第二次会议上得到通过。后即委托苏联彼得格勒设计院进行设计,1957 年初完成初步设计,经我国家计委组织审查。由水利部和电力工业部共同组成的三门峡工程局负责施工。1957 年 4 月开工,1960 年大坝建成。在黄河流域规划中拟定的三门峡正常高水位为 350 米。初步设计中研究了 350 米、360 米和 370 米方案,推荐 360 米。设计过程中我国一些泥沙专家考虑排沙要求,对泄水深孔的高程提出意见,因而由原设计的孔底高程 320 米降至 310 米,以后又进一步降至 300 米。水库可起到防洪、防凌、拦泥、灌溉、发电、改善下游航运等巨大作用。当时拟定的装机容量为 8 台 15 万千瓦,共 120 万千瓦。三门峡工程开工后不久,1958 年初周总理在三门峡工地召开现场会议,对设计方案又进行讨论研究,确定三门峡正常高水位按 360 米设计,350 米施工,初期运行不超过 335 米。350 米以下的总库容为 360 亿米 3,要淹没耕地 200 万亩,迁移居民 60 万人。335 米以下的库容为 96亿米 3,需迁移 20 万人。1960 年大坝封堵导流底孔开始蓄水,就发现泥沙淤积很严重,潼关河床很快淤高,渭河汇入黄河处发生拦门沙,淤积沿渭河向上游迅速发展,所谓“翘尾巴”,这是过去没有预计到的。因此影响渭河两岸农田的淹没和浸没,甚至将威胁到西安市的防洪安全。陕西省紧急呼吁,随即降低水位运行。但因低水位时水库泄洪排沙能力不足,洪水时库水位壅高,淤积还在继续发展。当时已装好一台 15 万千瓦机...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三门峡水利枢纽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