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温室效应及CO2的排放与治理

温室效应及CO2的排放与治理_第1页
1/8
温室效应及CO2的排放与治理_第2页
2/8
温室效应及CO2的排放与治理_第3页
3/8
温室效应及 CO2 的排放与治理摘要:本文介绍了温室气体的类别以及当前二氧化碳的排放源并且讨论了二氧化碳的各类控制方法。关键字: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控制引言: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二氧化碳及其他一些温室气体日益受到关注,而随着上次哥本哈根会议前曝光的一次学术造假事件,二氧化碳是否会引起温室效应以及二氧化碳的排放问题再一次收到人们的强烈关注。各方的学者都有不同的见解。鉴于此,我认为二氧化碳在大气中保持一定的比例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还是应当继续执行的。1.温室效应温室气体指的是大气中能吸收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 并重新发射辐射的一些气体,如水蒸气、二氧化碳、大部分制冷剂等。它们的作用是使地球表面变得更暖, 类似于温室截留太阳辐射 , 并加热温室内空气的作用。这种温室气体使地球变得更温暖的影响称为“温室效应”。水汽(H2O)、二氧化碳 (CO2)、氧化亚氮 (N2O) 、甲烷 (CH4)和臭氧 (O3) 是地球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温室气体之所以有温室效应,是由于其本身有吸收红外线的能力。温室气体吸收红外的能力是由其本身分子结构所决定的。在分子中存在着非极性共价键和极性共价键。分子也分为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分子极性的强弱可以用偶极矩 μ来表示。而只有偶极矩发生变化的振动才能引起可观测的红外吸收光谱,则拥有偶极矩的分子就是红外活性的;而Δ μ =0 的分子振动不能产生红外振动吸收的,则是非红外活性的。由于水蒸气及臭氧的时空分布变化较大,因此在进行减量措施规划时,一般都不将这两种气体纳入考虑。2.二氧化碳的排放关于二氧化碳到底是不是温室气体以及全球的气温是否在上升等问题的争论十分激烈。牛笛[1]提供的物理证据显示 ,二氧化碳与温度的变化关系,只有从1975 年到1998 年是符合的。 1935 年到 1975 年,二氧化碳排放暴涨 ,全球却冷化 ; 2000 年至今 ,二氧化碳继续稳定增长 ,全球温度却没有继续上升,反而略有下降。在人类几乎不产生二氧化碳排放的 5 千年前 ,中国河南有象 ,山东有竹 ,气温比现在平均高 2 度以上 ,冬季更高出 35 度。中国近五千年来 ,经历了四个温暖期和四个寒冷期的交替变化。四个温暖期分别为 :从仰韶文化到商朝后期 (从公元前 3000年到公元前 1100年),春秋时期到西汉末年(公元前 770 年至公元初年 ),唐朝和北宋前期 (从公元 600 年到 1000 年),元朝 (13 至 15世纪 )。每一个温暖期都是中国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温室效应及CO2的排放与治理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