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区新建传输杆路建设新探索——镀锌钢管在山区新建传输杆路中的应用21.1山区传统新建杆路的困难水泥杆传统杆路的建设主要为水泥杆为主(油木杆为辅)建设方式,其中新建水泥杆施工受交通、搬运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建设成本高、建设难度大、施工周期长。油木杆施工受松线虫防治等政策的影响在保护区域无法使用。交通条件差:丘陵、山区自然村公路路况差、道路崎岖、或者无道路覆盖,水泥杆无法通过车辆运输到目的地。建设地貌复杂:山区杆路建设多数段落无法沿道路栽杆,新建杆路多沿山梁立杆。搬运落差高。人工搬运成本高:人工搬运水泥杆的距离长,重量大、单次搬运人数最少4-6人,成本高,安全隐患大。建设周期长:水泥杆的人工搬运效率低,新建杆路建设周期长。油木杆当前油木杆多使用东北松为基础材料,采用高温高压处理后,刷防腐油制作而成,但无法确认是否杜绝松线虫病传播,部分重点防治地区已完全杜绝松木制品进入保护区域。思考:如何通过其他材料的使用,降低新建杆路建设难度和成本,缩短山区新建杆路建设周期?①全国范围:松线虫病害2018年呈现出爆发态势,目前在18个省市,589个县级行政区发生松线虫疫情,发生面积约974万亩。31.2试点材料的选择在山区用以替代水泥杆和油木杆的试点材料必须具备质量轻、强度高、耐久性好,规格尺寸接近水泥杆或油木杆等特点,发现镀锌钢管中的φ114/108钢管与上述要求较为接近,具体对比情况如下:结论:通过数据对比发现镀锌钢管重量仅为水泥杆的10%,在强度、尺寸等方面均接近要求,耐久度上需做进一步防腐防锈处理,具备作为试点材料的条件。42钢管立杆的难点镀锌钢管在山区代替水泥杆和油木杆使用,需满足结构稳定、长期使用,上杆作业、后期维护等4个方面要求。结构问题:•镀锌钢管空心结构,自重轻,立杆易晃动。1上杆作业:•上杆利用吊线滑板作业是常用的光缆布放方式,钢管安装吊线、夹板等无先例可循。3后期维护:•钢管立杆及后期维护所需的辅材均应为现行常规使用材料,避免定制材料造成后期维护困难4长期使用:•外表面锈蚀:•镀锌钢管虽然是钢材质,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稳定,但外表面中地埋部分长期与地下土壤接触,易出现锈蚀等问题,影响长期使用。•钢管内部锈蚀:•钢管为空心结构,在野外立杆易出现钢管内部积水情况;积水经年累月腐蚀钢管,钢管易从内部腐蚀断裂,影响长期使用。2结论:结合上述四点要求,还需对钢管的结构进行改造,并对钢管立杆的施工工艺进行完善和优化52.1钢管再加工(一)由于镀锌钢管自重轻,且钢管直径上下一般粗细,钢管在单独立杆时易出现根部不稳定,钢管整体在受到轻微外力后出现晃动等问题,既不利于后期钢绞线布放,也对人员上杆带来安全隐患,需考虑在不增加钢管自重的情况的下提升钢管的稳定性。钢管底部的加固解决思路参照油木杆立杆时增加杆根横木的方式,对钢管根部焊接角钢,增加受力面积提升整体结构稳定性具体做法油木杆立杆时在杆根部位增加1米的横木。在钢管底部采用40*40*4的角钢,焊接成”H”型,对钢管底部进行加固处理,增加底部受力面积,提升钢管底部稳定性。62.1钢管再加工(二)防腐防水本次采用的镀锌钢管有一定的防锈蚀能力,但埋设在土壤内的钢管部分长期与土壤接触,易发生化学反应,导致钢管外表氧化、锈蚀,从而导致根部断裂。钢管的空心结构易造成雨水、地下水在钢管内部沉积,发生钢管从内向外的锈蚀,导致钢管折断。外表面防腐:内部防水:12在钢管底部刷2-3mm的防锈漆,高度约为0.8-1米,包含H型角钢和角钢与钢管连接处。通过防锈漆提高钢管埋设部分的抗腐蚀能力。钢制防雨帽正常钢管顶部刷涂防锈漆连接密闭牢固在钢管底部也采用同样的防水处理,避免地下水进入钢管内部造成钢管内部腐蚀。72.1钢管再加工(三)吊线、拉线和夹板的支撑镀锌钢管作为架空光缆支撑杆使用,并使用钢绞线作为吊线,能保证施工人员正常上杆布放光缆及后期的附挂光缆作业。部分存在转角的角杆,需考虑如何设置拉线的问题。解决思路:由于钢管直径小,现有的吊线抱箍无法直接使用,采用螺栓直穿的方式固定夹板(在线路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