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从形式到实质网络发言人制度还缺什么12024 年 6 月 23 日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2024 年 6 月 23 日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从形式到实质: 网络发言人制度还缺什么? 当下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部门包括一些企业均纷纷设立网络发言人。其主要职责在于应对日益演变的”网络政治”。作为传统新闻发言人制度在互联网空间的延伸和拓展, 网络发言人制度的背后实际上有一个完整的团队, 其工作流程主要包括网络信息的收集、 整理、 汇报、 交办、 回馈。网络发言人一般是由各地区、 单位的班子成员或中层领导担任, 或者由政府各职能部门选择工作人员代表政府发言。其形式主要是经过发帖、 跟帖的形式对网民发布的帖子进行跟踪回复, 旨在经过网络及时、 准确地发布权威信息。 这一制度的诞生背景主要是为了有效应对近年来普遍出现的网络舆情偏激、 失范现象。在近年来发生的网络群体性事件中, 经由网民传播的信息与传统媒体发布的信息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 但最终呈现的事件图景大多证实当初网民对事件的质疑是合理的, 其中折射出来的问题是国家赖以建立其合法性的诸多价值观在传统媒体与民众间并未取得一致。因此, 设立网络发言人, 不但是因为其本身能够作为传统媒体新闻发言人的一个补充, 以政府信息传播替代人际和群体的信息传播, 更有效地实行政府信息公开, 更是因为只有在一个有助于信息公开并利于言论表示的环境中, 才能有利于促进社会信息资源的共享, 切实保障人民的知情权。这从近年来中央和部分省市领导主动上网与网民互动沟通的行为带来的良性结果中也能得出结论。这种基于平等对话的”亲民”行为对于网民情绪的稳定显得尤为重要, 并为网络舆情的进一步引导提供了可能, 网民对此也持非常正面的评价态度。包括许多法律法规和行政决策出台之前也首先上网征求意见的做法, 也得到了网友们的普遍好评。32024 年 6 月 23 日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然而就当下的中国网络发言人制度实践而言, 政府与网民之间有效的信息公开与互动依旧只是一个过于理想化的态势。尽管网络发言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消弭各种突发性群体事件的重要途径, 不过坦率而言, 网络发言人制度当前更多停留于试验性形式之中。在实际处理问题时, 网络发言人难免会遇到相关单位互相推诿的情况, 避实就虚、 ”打官腔”、 ”敷衍了事”、 顾左右而言她的情况屡见不鲜, 这些都需要彻底加以改变。具体实施中要力避传统新闻发言人制度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