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中小学生理财教育的思考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个人理财能力愈发显得重要,现有调查已表明,对中小学生进行理财教育已经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本文探讨了中小学生理财教育的内涵,分析了当前中小学生理财教育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实施中小学生理财教育的具体办法与面临的问题,对我国中小学生理财教育的研究有着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关键字:中小学生;理财教育;实施方案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个人理财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项必备素质。而中小学生正处于智力发展和人格逐步完善的关键时期,对中小学生进行理财教育对于其自身和整个社会的长远发展都至关重要,如何对中小学生进行理财教育已经成为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共同协作解决的重要问题。一.中小学生理财教育的概念与理财教育相关或相似的概念有很多,如金钱教育、财富教育、消费教育等等。它们与理财教育紧密联系,却又有各自的侧重点。金钱教育更多强调观念层面,它侧重于对金钱本身的认识;财富教育关注如何形成创造财富的观念以及创造财富的相关技能,它更多是为实现创业目标而开展的教育;消费教育主要是培养正确消费观念,教导如何理性消费的教育,它并未包含更多其它的方面。与上述概念相比,理财教育的范围更广,涉及到的内容也更多。目前,中小学生理财教育还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定义。王卫东等[1]认为“‘中小学生理财教育’就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趋势,从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成熟水平的实际出发,由学校有目的地实施的培养中小学生正确的财富观、明确的理财意识、基础性的理财知识、初步的理财能力和良好的理财习惯的影响活动以使他们在未来的市场经济社会中成为社会的主体,具有较高的生活质量,并有效地推动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关颖[2]认为“未成年人的理财教育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竞争中对人才素质的需求,从幼年开始的与“钱”有关的教育活动。理财教育不是一般的思想品德教育,而是从观念到行为贯穿在日常生活许多领域之中的、对未成年人的全方位的教育理财教育也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事,而是学校、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应参与其中的教育”。乔晓丽[3]将理财教育定义为“理财教育是指根据时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及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由学校主导,家庭、社会密切配合所进行的培养中小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促进中小学生掌握基础性的理财知识、形成初步的理财能力和良好的理财习惯的影响活动,其最终目的是促进中小学生个性能力的全面发展”。上述几个定义都强调了对于理财各方面的培养,但又都有其局限性。他们大都认识到了学校、家庭和社会在中小学生理财教育中相互配合的重要性,但却忽略了理财教育与其它教育(如法制教育、道德教育等)的关系。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对中小学生理财教育的定义如下:中小学生理财教育是指在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参与配合下,结合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能力发展水平,帮助学生树立理财观念、学习理财知识、掌握理财技能,并与其它教育共同协调发展,最终达到使学生适应今后社会经济生活、并有力推动社会经济进步的目标。根据我们对中小学生理财教育的定义,我们认为中小学生理财教育涉及到三方面的基本内容,即理财观念、理财知识和理财技能。理财观念的教育是指培养学生正确的金钱观、财富观和消费观,进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理财知识的教育是指教给学生认识财富、管理财富、创造财富的知识;理财技能的教育是指在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财知识的基础之上,指导学生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参加储蓄、购买保险、安排收支等,同时促进团队合作能力、思维能力等共同协调发展。这三个方面相互支持,共同构成了中小学生理财教育,对这三方面的清晰认识与把握对于理财教育的开展实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二.我国中小学生理财教育的现状国内众多调查表明,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在理财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非理性消费、储蓄与节约观念淡薄、理财意识和理财行为脱节等。这些问题一方面反映出了对中小学生进行理财教育的紧迫性与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