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全球货币互换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样本

全球货币互换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样本_第1页
1/11
全球货币互换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样本_第2页
2/11
全球货币互换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样本_第3页
3/11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全球货币互换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 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多个国际货币互换网络。经验讨论显示, 以美联储为核心的双边美元互换网络有效地缓解了全球市场上的流动性短缺, 降低了金融机构抛售美元资产的压力, 从而有助于维持金融市场稳定。有鉴于此, 有学者提出将在金融危机期间签署的临时性双边货币互换制度化与永久化, 形成全球货币互换联盟, 并以此为基础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建议。[1] 本文将详细剖析国际货币互换的进展现状、 功能效果及其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可能扮演的角色。文章的结构如下: 第一部分回顾国际货币互换的历史演变与进展现状; 第二部分分析国际货币互换产生的背景、 签署目的的演变, 以及作用与效果; 第三部分讨论包括全球货币互换联盟在内的主要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方案的优缺点; 最后一部分为结论。一、 国际货币互换的历史与现状 货币互换( Currency Swap) 是指两个主体在一段时间内交换两种不同货币的行为。一个典型的货币互换包括三个阶段: 第一, 在合同启动时, 两个主体交换特定数量的两种货币; 第二, 在合同存续期间, 两个主体向对方支付与互换资金相关的利息; 第三, 在合同到期时, 两个主体反方向交换相同数量的两种货币。[2]货币互换能够分为商业性互换与央行流动性互换两大类。商业性货币互换的目的一般为控制汇率风险或降低融资成本, 而央行流动性货币互换的目的一般为稳定外汇市场或获得流动性支持。本文中涉及的货币互换均指在各国中央银行之间签署的货币互换。 最早的央行间货币互换可追溯至 1960 年代十国集团创立的互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惠性货币互换协议。1962 年 5 月, 美联储与法国央行签署了第一个双边货币互换协议。截止 1967 年 5 月, 美联储已经同 14 个央行及国际清算银行签署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这些货币互换协议的目的是为了维持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黄金比价以及美元兑其它货币汇率的稳定。例如, 该协议的第一次启用, 是美联储在1962 年 6 月用美元换取比利时法郎与荷兰盾, 再用后者购买比利时央行与荷兰央行手中的富余美元, 以避开这两个央行用美元向美联储兑换黄金。[3]十国集团货币互换在 1960 与 1970 年代得到频繁使用, 其规模也不断扩展。截止 1998 年 6 月, 十国集团货币互换规模合计达到 364 亿美元。[4]该协议的最后一次启用是 1981年美联储与瑞典央行的货币互换。由于互换协议长期未被使...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全球货币互换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样本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