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名词解释: 1、动植物检验检疫:指借助于立法和法规对来自疫区的可疑动物、动植物产品以及其他应检物品,实行强制性的检查和处理,以防止疫情传播蔓延,从而维护生态平衡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以保证人体健康的活动。 2、缩写 SPS:《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IPPC:国际植物保护公约;OIE:世界动物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国际植物保护公约(IPPC)、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 SPS协定《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CBD《生物多样性公约》 3、动物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统称为动物疫病。 4、植物:活的植物及其器官,包括种子和种质。 5、植物产品:未经加工的植物产品(包括谷物)或它们加工后的产品,产品本身或在加工它们的过程中可能会增加有害生物的传入和扩散的风险。 6、动物:指饲养、野生的活动物,如畜、禽、兽、蛇等。 7、动物产品:指来源于动物未经加工或者虽经加工,但仍有可能传播疫病的产品。 8、检疫物(限定物):指要求进行检疫措施的任何植物、植物产品、包裹、容器、运输工具、土壤、贮藏地和任何能够隐藏和传播有害生物的微生物、物体和材料,特别是那些涉及国际运输的地方。 9、风险分析:指危害因素确定、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交流的过程。 1 0 、风险评估:指对病原体、有毒有害物质传入、扩散的可能性及其造成危害的评估。 1 1 、危害因素的确定:指确定进境动物、动物产品、动物遗传物质、动物源性饲料、生物制品和动物病理材料可能传入病原体和有毒有害物质的过程。 1 2 、动物检疫审批:指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或其授权的口岸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对输入的动物、动物产品或因科学研究等特殊需要引进的禁止进境动物以及过境动物、过境转基因动物产品、微生物等事先进行审核,并最终决定是否允许进境或过境的行政行为。 1 3 、出境动物:指我国向境外国家或地区输出供食用、种用、养殖、观赏、演艺、科学实验等用途的家畜、禽鸟类、伴侣动物、观赏动物、水生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野生动物和实验动物等。 14、检疫处理:指检验检疫机构单方面采取的强制性措施,即对违章出入境或经检疫不合格的进出境动物和其他检疫物采取的除害、扑杀、销毁、退回、截留、封存、不准入境、不准出境、不准过境等措施。 1 5 、国境检疫:为防止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其他有害生物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