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分析与实施计划 一、课程设置(为什么上这门课?) 1.课程定位 (依据人才培养目标设置课程,课程性质明确,注意涉及的前导与后驱相关课程) 本课程属于动画专业基础课程。其中摄影是以塑造被摄体可视的艺术形象而成为艺术门类之一的,它属于造型艺术范畴。 摄像先修课程为《素描》、《透视学》、,在景深、轴线、构图等方面已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摄像的景别划分,拍摄角度轴线、场面调度等知识点也为以后学习《动画分镜头》、《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奠定基础。 2.课程教学目标 (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了 解:摄影部分:照相术与照相机的形成;什么是相机;摄像部分:摄像的概念和作用;景别的产生与发展;拍摄角度的三要素;光源色温、光线的性质;动作再现的基本因素。 理 解:摄影部分:相机的类型及主要部件的功能;几种常见镜头的相机的操作方法。 摄像部分:景别的概念;拍摄距离影响景深、透视和立体感;硬光、软光、混合光形成不同的光线造型;画面内部运动、画面外部运动和视频图像的频率变化。 掌 握:摄影部分:摄影的平面构图原理;摄影的光学原理;摄影的色彩原理;摄影的暴光原理。摄像部分:摄像操作要求;景别的实际运用和景别构成的蒙太奇;内反拍和外反拍角度的运用,画面总角度的作用;三点式布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画面内部运动的处理和表现作用;摇摄镜头的视觉因素和操作方式;移动摄像的方式和运动速度。 熟练掌握:摄影部分:摄影构图的平面设计中丰富的技术手法;空间的划分和组合;镜头焦距的调节,光圈大小的调节,以及光圈与焦距调节的有机配合下是怎么样影响作品的景深和最后画面效果的;光线在照片中的应用;照片创作中色彩的应用及与光影的合理搭配;暴光的秘诀。 摄像部分:摄像机的操作;各种景别的含义、特点、作用和运用时的注意事项;摄像角度与轴线的关系,人物关系轴线的形成,人物方向轴线的形成、运动方向轴线的形成;双轴线的拍摄角度;光线的水平角度形成的 12个光位和他们不同的造型作用,光线竖直角度形成的 5个光位和他们不同的造型作用;摄像机的运动,正确使用推、拉、摇、移、跟、升降、晃动、旋转、甩镜头。 3.课程设计 (理念先进,思路清晰,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课程,课程实施注重工学结合) 摄影与相关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美学、艺术等门类等有着密切的联系,为学习动画创作收集大量相关资料服务。同时它提高了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