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文献综述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所必然固有的根本性质,它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根本特征,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必须首先要研究的重要基础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这一基础理论的探究,关乎于我们对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其他理论问题的认识。因此,对学术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不同观点进行系统梳理,有助于我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认识。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文献综述正文:本质即事物的根本性质,是指事物内部所必然固有的东西,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根本特征。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性质。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的理解影响着我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领域其他理论问题的理解,甚至对其他理论问题有决定性的影响。比如,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的不同理解,会造成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乃至目标的不同理解。目前,学术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的认识,分歧比较大。笔者通过对以往文献的查阅,梳理整理出九类不同的观点,详细综述如下。第一类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与人的社会化有关。陈百君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一定的阶级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向社会成员传递本阶级的政治观念、道德意识和行为规范,目的在于使社会成员能够成为本阶级所需要的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从本质上可以说是社会成员逐步实现社会要求的过程。”①王礼湛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什么?简言之,就是社会有组织地定向地引导人们形成合乎特定社会和时代要求的思想政治观点的教育工程。”②余亚平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概括为,“推进一定社会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化过程。”③持这类观点的学者,看到了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人的社会化方面的社会功能但这只是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在传递社会对社会成员的规范要求的功能,而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在提升社会成员个人道德修养方面的作用。第二类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与意识形态有关。①陈百君:《思想政治教育学》,大连工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第119页。②王礼湛:《思想政治教育学》,浙江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69页。③余亚平:《思想政治教育学新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6页。1仓道来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受社会的生产方式制约,它是由社会经济基础直接决定的社会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是做社会意识形态方面人的思想政治的转化工作的社会活动。因而它是第二性的、派生的。在阶级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强烈的阶级性,超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根本不存在的。这些就是思想政治政治教育的本质。”①石书臣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意识形态性和非意识形态性两个方面性质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规定主要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当然,我们也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仅仅理解为意识形态性,当一些思想政治教育的非意识形态性因素(比如科学性、时代性等)服务于一定的意识形态性要求时,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②第三类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就是做关于“人”的工作。这类观点又由于关注的角度不同又分为针对国家的“培养人说”与针对社会成员的“解放人说”两种。(一)、“培养人说”。代表人物王瑞荪认为,“造就忠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的新型的人,具有高度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政治觉悟和政治意识的人,爱国主义者和国际主义者,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始终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时期各个阶段的中心任务和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③简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二)、“解放人说”。代表人物杨宇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本质应定位在“是对人的理解和尊重,是对人的价值和地位的提升,是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平等,是满足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满足人更高层次的需求,是解放人的思想,启迪人的智慧。”④第四类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在于灌输。刘书林等人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研究从理论本质研究转向了实践本质研究,回答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做什么”的、“怎么做”的,是探讨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出发点。“做什么”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