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工艺学实验三 冷烫精的制备和烫发效果的评价 一 . 实验目的 1. 掌握冷烫精的原料配比原理并制备产品。 2. 掌握烫发效果的评价方法(卷发效率试验、卷发保持率试验) 3. 了解巯基乙酸,PH值,温度和时间对卷发效果的影响 4. 掌握用正交实验表安排实验和优选方法的应用 二 . 实验原理 1 烫发原理 人的头发基本上由角蛋白(keratin)组成,角蛋白是蛋白质的一种,不溶于酸和碱,而且耐酶的分解。长链缩氨酸组成多肽链,多肽链又通过多种侧链键合在一起,形成头发中的角蛋白纤维。共有 5种键合类型,即盐键、氢键、缩氨酸键 (共价多肽键或酯键)、范德华键和二硫键。这些键的共同存在使头发产生弹性。 卷发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比较复杂,氢键在头发受水后可被切断,盐键由于烫发第1剂的碱性条件也会被切断。这些键中最牢固的是胱氨酸中的二硫键,烫发就是利用巯基化合物的还原作用破坏二硫键,反应可以用下式表示: 可以看出,双硫键被破坏后,头发中产生了游离的角蛋白巯基基团KS—,在冷烫过程中,为了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应破坏约 30%的二硫键。此过程中如果适当加热,二硫键的破坏会更加快速而且彻底。 二硫键被破坏后,将头发扭曲变形,然后利用氧化反应产生新的二硫键,使角蛋白多肽链在新的位置重新键合,反应可以用下式表示: 新的二硫键让头发固定在扭曲的位置,产生永久的扭曲。 通过对头发细微结构的研究发现,头发中的角蛋白有结晶区和非结晶区之分。结晶区沿着头发的纵向排列,形成微细的纤维构造。非结晶区为随机螺旋构造,包埋在纵向的纤维构造中,应起着固定的作用。实际上,头发在受烫发剂的处理过程中,会发生非常复杂的变化,远不止二硫键的破坏和重建。现在的二硫键理论是行业界基本接受的烫发机理解释。 2 烫发剂的组成 根据二硫键理论,市场上的烫发剂一般由两部分组成:第 1剂是碱性的卷发剂,通过还原反应破坏头发中的二硫键;第 2剂是酸性的中和剂,通过氧化反应重建二硫键。现在越来越多的产品采用 3剂型,第 3剂为护理剂(conditioner),它和发型的塑造基本无关。因为烫发过程对发质(尤其是毛鳞片)的破坏很厉害,为了保证烫后头发的光泽和柔顺,需要对其进行特殊的护理。 (1)烫发剂中第 1剂(卷发剂) 烫发剂中第 1剂(卷发剂)中常用的还原剂为巯基乙酸、巯基乙酸盐、亚硫酸盐、巯基 乙酸单甘油酯、单巯基甘油和半胱氨酸。常用的碱化剂为氢氧化铵、三乙醇胺、单乙醇胺和碳酸盐。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