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与数学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借助日历,运用做记号、列举、排除等数学方法找出飞飞一家共同的休息日,初步形成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找规律,经历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在交流、碰撞、质疑、挑战中,再次提升和内化策略。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情感与态度: 体会时间与数学、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 新设计 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需要利用可用素材,营造恰当的场景,引发孩子由场景逐步走向数学的思考,走向数学本质。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和挖掘数学本质,只有让孩子深入其中亲身体会才能理解,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不是只关注结果而是让孩子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充分去体会和感受,为 孩子一生的学习 奠 定基础。 本课 借助“找飞飞一家共同的休息日” 这 个载 体,让学生经历寻 找解决问题策略的过程,感受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孩子在相 互 交流、对话 、质疑、挑战中生发、体会、形成和提升策略,体会到:标记法— —简 洁 ; 列举法— — 便 于 发现 规律; 排除法— — 缩 小 范 围 ,而这 些方法并 没 有好 坏 之 分。孩子在寻 找、交流解决问题策略的过程中,积 累 了 解决问题的经验,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及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因此我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渗透集合的思想。 4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符号策略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难点]体悟和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5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在休息日的时候,你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过哪玩? 师:我们来听听飞飞在说什么? 师:一起去为什么是个难题?我们来看一看。 出示问题:飞飞的爸爸每工作 3 天后休息 1 天,妈妈每工作 1 天后休息 1 天,而飞飞是每周六和周日才休息。从 11 月 1 日开始算起,飞飞在 11 月哪天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香山看红叶呢?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调动学生积极性,将学生带入主动探究、寻求方法的场景。】 (二)探索新知 : 师:说的是什么意思? 师:妈妈为什么觉 得 这 是个难题? 师 : 我 们 帮 他 什 么 ? ( 找 到 三 个 人 共 同 的 休 息 日 。 ) 【 设 计 意 图 : 把 生 活 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