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程牙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程是口腔解剖生理学的配套教材。其目的是通过理论与实验相结合,使学生掌握正常的牙体解剖结构和口腔生理功能,为口腔临床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牙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程包括两大部分内容:牙体解剖学与口腔生理学。牙体解剖学部分安排了 8 个实验内容, 包括牙的雕刻与塑型、髓腔及牙合型的观察。在学习过程中, 通过动手雕刻和描绘, 加深对理论课的理解。口腔生理学部分主要通过老师的讲解和示教,了解口腔生理功能常见的检查方法。由于新版《牙合学》的编写,部分实验内容可供参考。牙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程计划安排24 学时。牙体解剖学部分安排21 学时;口腔生理学部分安排 3 学时。实验一牙体观察与外形测量(3 学时 ) 【目的和要求】牙体观察与测量是研究牙体解剖形态的方法之一,通过观察离体牙,熟练掌握各类离体牙的解剖特点,能正确认识和区分各类离体牙。通过测量, 掌握牙体的测量方法,了解游标尺的使用方法。[ 实验内容 ] 1. 认识与观察离体牙2. 测量牙体牙【实验用品】全口离体牙模型,游标尺,直尺,铅笔,模型牙。[ 方法和步骤 ] 1. 对照离体牙,复习牙的解剖形态特点,熟记各类牙的主要解剖标志。2. 熟悉游标尺的使用,练习测量数值的读取(以mm为单位)。3.测量离体牙,具体测量的项目和方法如下:( 前、后牙测量方法相同,分别见图2-1 和图2-2) 。(1) 牙体全长:从切端或牙尖顶至牙根尖的距离。(2) 牙冠长:从切端或最高的牙尖顶至颈缘根方最低点之间的距离( 图 2.IA,图 2-2A) 。(3) 牙根长:从颈缘的根方最低点至根尖的距离( 图 2-18 ,图 2-2B) 。(4) 牙冠宽:牙冠近中、远中面最突点( 接触点 ) 之间的距离 ( 图 2-IC ,图 2-2C) 。(5) 牙颈宽:唇面颈缘处与近远中缘相交点之间的距离( 图 2.1D,[]2-2D)。(6) 牙冠厚:牙冠唇面与舌面最突点之间的距离( 图 2-1E ,图 2-2E) 。A B C E D F G 图 2-1 前牙测量方法A.牙冠长 8.牙根长 c.牙冠宽 D.牙冠厚 E,牙颈宽 F.牙颈厚 G.近远中面颈曲度E F G 图 2-2 后牙测量方法A.牙冠长 8.牙根长 C.牙冠宽 D.牙颈宽 E.牙冠厚 F.牙颈厚 G.近远中面颈曲度(7) 牙颈厚:牙颈唇面与舌面颈缘上最低点的距离( 图 2.1F,图 2-2F) 。(8) 近远中面颈曲度:从近中面或远中面颈缘在唇侧和舌侧缘交点的连线与颈缘最凸点之间的垂直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