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人口与人口文化素质的分析——200910212109统计一班宋可君一、问题的提出。国民的教育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素质高低以及文化教育普及程度,是该国或地区经济社会发扎现代化程度的重要体现,同时又是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得重要基础。因此关于人口问题与教育的关系具有广泛的应用。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飞猛进,与同时期独特的人口红利紧密相关。然而,即便是站在人口红利高峰期,中国已经意识到了人口素质、人口结构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如何延续人口红利、提高人口素质,使经济社会发展获得持续不断的原动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命题之一。孙兢新(1998)对中国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探讨,他的描述性分析再一次证实了我们已知的一个结论:从时序变化的角度看,近20年来,中国的国民素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如青壮年文盲率在下降,文盲人口在减少,在业人口的文化素质有所提高;但从横向比较的角度看,即在世界体系中观照中国的国民素质,则不容乐观,如中国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比较低,在业人口中15~24岁青年学龄人口依然占了相当的比例。如何使一个“人口大国”变成一个“人才强国”的确是值得每一个中国人深长思之的问题。邓小平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口思想就是充分强调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性。“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在我国大力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各地区人口素质状况如何,是我们在步入21世纪后所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各地区人口素质水平存在一定差异。运用统计方法中的主成份分析,对我国各地区的人口素质水平进行排序,可以更好地从宏观上把握我国各地区人口素质水平的现状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异。人口素质是指人口所具有的不同方面的性质,它由个体素质和社会素质构成个体素质是个人在工作、生活和社会交往中所具备的自身条件,包括身体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科技素质。不同的个体素质进行组合,就形成统一的社会人口素质。社会人口素质的高低,既依赖于每个社会成员个体素质的高低,也依赖于不同素质个体人口的构成比例,以保持社会的整体功能。它包括年龄结构、性别和职业构成等基本方面,不同的比例决定社会人口素质的水平。本文主要针对文化素质。二、数据分析中国的教育自1949年以来有了很大发展,但在1978年以前的近30年间,教育投资一直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1978年以后,由于开始重视教育投入,中国教育事业发展加快,基础教育得到加强,农村教育得到改善,教育结构也进行了合理调整。普通高校由1978年的598所增加到了2002年的1936所,同期教师约增加41.2万人,在校学生增加了817.8万人。中等技术也从1978年的1714所增加到2002年的2953所。同样,儿童入学率与中学毕业生升学率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下面是全国五次人口普查得出的数据。第二次至第六次人口普查人口文化教育构成状况(%)年份196419199020002010182文盲率33.5822.8115.886.724.08各级受教育水平比重大专及以上0.800.781.713.998.93高中和中专2.528.659.6812.3214.03初中8.9522.8228.1137.5338.79小学54.1544.9444.6239.4526.78文盲和小学人口所占比重87.7367.7560.5046.1730.86初中以下人所占比重96.6890.5788.6183.7044.89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0102030405060文盲率大专及以上高中和中专初中小学文盲率33.5822.8115.886.724.08大专及以上0.80.781.713.998.93高中和中专2.528.659.6812.3214.03初中8.9522.8228.1137.5338.79小学54.1544.9444.6239.4526.7812345教育费用普通高校生师比城镇家庭居民平均大专及以上人文盲人数2每年教育支出口数北京407728416.04809.254433440天津165710816.53715.241713381河北440370017.91386.6032332971山西264987616.41570.7921981234内蒙古201998716.93568.3516191557辽宁412245517.10670.1343711345吉林213309517.27576.171913978黑龙江273659017.33551.7321311553上海431832016.881165.963855663江苏851332716.09750.9749954473浙江705857517.861178.5443353470安徽345132618.51633.4523606181福建332223317.08686.3529182466江西2850048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