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陕西省文化事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和2010年长远规划》的通知陕文发[2001]8号各市地文化局、厅直各单位:现将《陕西省文化事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和2010年长远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单位工作实际贯彻执行。二OO一年四月二十五日陕西省文化事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和2010年长远规划2001年到2010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向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重要时期,也是我省在西部大开发进程中由滞后发展走向全面振兴的转折时期,更是文化事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我省文化事业将根据党的“十五”大以及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引,围绕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战略部署抓住新机遇,开拓新思路,进行科学规划,以求得我省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和发展。一、“九五”时期我省文化事业发展状况“九五”时期,全省文化艺术工作者认真贯彻党的十四大、十五大精神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不断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和文化法规,在各级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全省各项文化事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绩。据不完全统计,在国际和全国各类文化艺术活动中,我省共获奖1002项(个),其中国际奖142个,全国一等奖287个。截止2000年底,全省文化单位共有各类机构8675个,从业人员45629万人。其中艺术表演团体118个、8005人;剧场、影剧院112个、1682人;群众艺术馆11个、390人,文化馆111个、1917人,文化站1852个、2816人;公共图书馆114个,1572人;中等艺术学校3所,375人;各类文化市场经营单位、场所5214家,从业人员22697人;电影发行放映机构1140个、6175人。――文艺创作进一步繁荣。“九五”期间,共创作戏曲、话剧、歌剧、小品、小戏等1300多部,搬上舞台和报刊公开发表的有800部左右;制作出版各类文艺录像、录音、CD、LD、VCD节目296种,发行量近200万盒(盘);成功地举办了全国梆子戏剧种新剧目交流演出,庆祝国庆50周年系列文艺活动,“东西部手拉手”大型文艺演出,首届中国秦腔艺术节等活动。一批新创作、上演的剧(节)目在全国性重大文艺演出中获得奖励,其中,眉户现代剧《迟开的玫瑰》获得文化部“文华”大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大奖;秦腔新编历史剧《蔡伦》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在实施精品战略方面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广泛开展了“文化下乡”和“影企联姻”送万场电影下乡活动,丰富和活跃了城乡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群众文化、民间艺术、少儿艺术活动丰富活跃。五年中,在国际、国内共获得各种奖项736个,其中,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在全国比赛中金奖4个、银奖21个、铜奖45个、优秀奖14个;少儿艺术作品在国际、国内比赛中获金奖163个、银奖299个、铜奖187个、特别奖3个。成功地举办了“千面锣鼓迎千年”大型广场表演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农村文化工作,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召开了全省农村文化工作会议,出台了加强农村文化工作的意见》;持续开展了创建文化先进县工作,全省被省政府正式命名的文化先进县22个,其中13个已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开展了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文化部命名的国家二级图书馆5个,三级图书馆21个;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16个;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即在21世纪初每村每月看一场电影)开始实施;儿童文化园的建设有了新的进展,继汉中铺镇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农村儿童文化园”之后,我省又相继命名了6个少年儿童文化艺术活动基地。被列为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的“十大集成、志书”的编辑、印刷已基本完成;陕西省文化艺术志书编撰已经税稿,正在进行终审付印。――文化市场在规范中求发展。已初步形成了包括娱乐、演出、电影、音像、美术、艺术培训、对外文化交流以及书刊、文物等在内的九大文化市场;形成了国家、集体、个人共同兴办文化事业,社会文化社会办的格局;形成了省、地、县三级管理网络和稽查队伍;形成了以法制手段为主,综合运用行政、经济、舆论等多种管理手段的全方位管理。修订并重新颁布了《陕西省文化市场管理条例》制定出台了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