ⅩⅩ县环卫工人安全生产教育安全生产教育是企业向全体职工进行安全思想、安全知识、安全技能所必须做的宣传、教育和训练,它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一条中对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向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做出了规定,这已成为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承担的法定义务;同时第五十条对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义务也做出了规定,要求从业人员应当通过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才能上岗,掌握本职工作所需要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而且还应当掌握生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客观规律,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大量的工伤事故分析统计资料表明,工伤事故与年龄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工伤事故的最大值发生在18岁到30岁之间,而且发生在入厂工作的头一、二年,即刚入厂工作不久的新员工最容易发生工伤事故。因此必须要对新员工进安全教育,培养良好的安全素质,增强其预防事故的能力。新员工进入单位后,首先应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的概况,包括产品、产量、行业特点、经营状况,以及企业发展前景、企业经营战略、企业文化等,使新员工树立信心,爱企业,爱岗位,这是安全生产的前提,也是企业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基础。对于新员工来说,掌握工作技能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掌握一种新的行为方式,即安全第一的行为方式。一、安全生产基础知识(一)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生产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要努力改善劳动条件,克服不安全因素,防止伤亡事故的发生,使劳动生产在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国家财产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安全生产就是要控制和消除生产过程中环境、设备设施和人的不安全因素,使这三者关系协调统一。事故的发生往往是这三者关系不协调所致,三者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相成,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在这三要素中人是第一要素,是最重要、最活跃、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设备设施不安全状态依赖人去改善,良好的作业环境需要人去创造。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二)牢固确立五种安全观念一是预防观。安全工作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安全工作要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平时就要加大安全管理、安全监督的力度,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中。只有做到超前预防,才能少出事故,甚至是不出事故。二是基础观。安全无小事,安全工作开展的好,离不开基础工作,安全的基础工作包括安全的基础设施、基本制度、基本规程、安全投入、教育培训等方面。从近年来的情况看,基础工作薄弱是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近一段时期,煤价上涨,一些矿井受经济利益的驱动,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往往置安全于不顾,盲目的追求产量,该投入的资金不投入,该改造的设备不改造,该执行的制度不执行,该遵守的规程不遵守,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还在生产,最终酿成安全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极大损失。因此,实现安全生产必须在做好安全的基础工作上下功夫。三是基层观,也就是群众观。基层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关键,职工群众是安全生产的主体。只有基层单位切实执行安全生产的各项制度,职工群众严格遵守安全生产的各项规定,才能真正实现安全生产。为防止安全制度落实和监管中存在的层层衰减现象,重要的是将安全生产的各项制度落实到基层,落实到单位,落实到班组,落实到个人。“一位老船长因为没带望远镜导致这船撞上冰山几千人沉沦大海,一位机长因为未锁紧一颗螺丝钉让飞机在万米高空解体几百人生命抛洒高空。”这一例例事故不难看出安全勿以事小而不为,安全应从基础抓起。四是责任观。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各级领导干部及安监人员,要本着对职工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确实把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到实处。在安全管理中一定要避免“老好人”思想,发扬“铁面孔、铁手腕、铁心肠”的“三铁”精神,要真正做到“瞪起眼来”抓三违,“静下心来”做工作。五是落实观。为确保安全生产,各企业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可安全事故还为什么层出不穷,这里面就有了执行、落实的问题。制定了制度,不去执行、遵守,那这些制度就等于是废纸一张。要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落实不下去,严格不起来”的问题,必须在严格管理、狠抓落实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