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北医药学院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必修课,适用于本科临床、全科医学等专业)2一、 课程基本信息医学微生物学(Medical Microbiology )是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医学的基础学科。它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方法以及特异性预防和治疗等的科学。与临床内、外科学、传染病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中感染/传染性疾病高度相关。学习医学微生物学的目的,在于掌握和运用这门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为学习有关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与医学相关的微生物(细菌、病毒为主)的基本生物学性状、感染与抗感染免疫的机理、疾病的诊断、预防与治疗原则。医学微生物学分为细菌学、病毒学和真菌学三篇。每篇首先系统的叙述相应微生物所具有的共同特性,包括形态结构、新陈代谢、生长繁殖等生物学特征、感染与抗感染免疫的机理、遗传变异的规律、微生物与人体的相互关系,以及微生物学检查法和防治原则等内容。随之,介绍各篇可引起人或人畜共患疾病的常见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学性状、致病因子、抗感染免疫机理以及所致疾病诊断、预防与治疗原则。《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依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医学微生物学》(第8版,李凡、 徐志凯主编)编写,主要由前言、学时、各章节的内容和要求(目的要求、教学难点、教学内容)、参考书籍和常用网址等四个部分组成。“教学内容”下的划线部分为重点掌握内容,是“目的要求”中“掌握”的细化和补充。该课程为必修课,3.5学分,总学时75学时,其中理论48,实验27学时。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明确自己的学习是解决临床感染这一目的,紧抓微生物的培养、致病物质、检测及医学上常见的致病微生物,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比较中学习微生物各论的知识。借助多媒体教学的手段展示大量的微生物图片及实验操作,使大家掌握 “三基”内容。同时,同学们要关注当前社会突发感染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防控制,以激起学习兴趣。微生物考试:理论 80%,实验 20%。其中,理论 7 学时为学生自主学习,学习方式为讨论形式,教师以点评方式引导学习。实验考核:实验报告 9 分,显微镜观测标本 11分。理论考核:以掌握内容为主,熟悉内容为次,关注当前社会流行的重大疾病的病原;考试为闭卷,题型主要有名词解释、填空、选择、简答、问答等。3参考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1. 闻玉梅主编.现代医学微生物学. 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