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三章 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 3.1 细胞膜和细胞表面 unit menmbrane 单位膜 细胞膜性结构在电镜下观察呈现出较为一致的3 层结构,即电子致密度高的内外两层之间夹着电子致密度较低的中间层,称为单位膜。 fluid mosaic model 流动镶嵌模型该模型认为细胞膜由流动的脂双层和嵌在其中的蛋白质组成,具有液晶态特性。磷脂分子以疏水性尾部相对,极性头部朝向水相组成膜骨架;脂双层构成膜的连续主体,既具有晶体分子排列的有序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球形蛋白质分子以各种形式与脂质双分子层结合。糖类附在膜外表面。强调细胞膜的流动性和不对称性。 Cell surface 细胞表面 人们把细胞膜、细胞外被、细胞膜内面的胞质溶胶、各种细胞连接结构和细胞膜的一些特化结构统称为细胞表面。 fluidity 细胞膜的流动性是指膜脂和膜蛋白处于不断运动的状态。这是生物膜的基本特征之一。 cell coat 细胞外被 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和糖脂上所有糖类都位于膜的外表面。在大多数真核细胞膜的表面,富糖类的周缘区常被称为细胞外被或糖萼。细胞外被中的寡糖和多糖能吸附水分,形成黏性表面,可以保护细胞表面免受机械损伤和化学损伤;而且细胞外被在细胞与细胞间的识别和黏附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cell junction 细胞连接多细胞生物的已经丧失了某些独立性,为了促进细胞间的相互联系,相邻细胞膜接触区域特化形成一定的连接结构,称为细胞连接,其作用是加强细胞间的机械联系,维持组织结构的完整性,协调细胞间的功能活动。分为闭锁连接、锚定连接、通讯连接。 amphipathic molecu le 双亲媒性分子:既亲水又疏水的分子叫做双亲媒性分子。比如磷脂,头部为由磷酸和碱基组成的磷脂酰碱基,极性很强,有亲水性;尾部是两条非极性的脂肪酸链,有疏水性。 liposome 脂质体:为了进一步减少双分子层两端疏水尾部与水接触的机会,脂质分子在水中排列成双分子后形成一种自我封闭的双层球型结构。 3.2 内膜系统 Endomembrane 内膜系统位于细胞之中的膜性结构将细胞内部区域化,形成执行不同功能的膜性细胞器,如内质网、GC、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以及小泡和液泡等,统称为内膜系统。 lysosome 溶酶体一层单位膜构成,囊泡状,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类。 3.3 线粒体 matrix 基质线粒体内腔充满了电子密度较低的可溶性蛋白质和脂肪等成分,称之为基质。 elementary particle 基粒 即ATP 酶复合体。内膜的内表面附着许多突出于内腔的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