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重磅发布⾎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 0 2 1 版)!2 0 2 1 年1 1 ⽉,国家卫⽣健康委(卫健委)进⼀步规范⾎液净化诊疗⼯作,适应⾎液净化技术的发展,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卫健委委托国家肾脏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对《⾎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 0 1 0 版)》进⾏修订,形成了《⾎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 0 2 1 版)》。本⽂节选⾃《⾎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 0 2 1 版)》,总结了三⽅⾯,医疗质量操作规程、⾎液透析患者管理操作规范以及主要并发症管理。⼀⾎液透析医疗质量管理操作规程⾎液透析患者医疗质量管理指标及检测频率如下表(表1 )所⽰:表1 管理指标与检测频率表⼆⾎液透析患者管理标准操作规范患者管理包括了营养管理、⾎管通路管理、容量管理。1营养管理⾎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常见病因包括摄⾷减少和厌⾷症、⾼分解代谢状态、炎症和共病、胰岛素抵抗、代谢性酸中毒等。因此对患者营养状态进⾏评估就⼗分重要,需要定期监测,并根据结果制订和调整营养治疗⽅案。⾎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评估包括:临床调查:包括病史、体格检查、社会⼼理因素调查;饮⾷评估:传统采⽤ 3d 饮⾷记录法,记录每⽇摄⼊⾷物种类和量;⼈体测量:包括⼲体重、体重指数(BMI)、肱三头肌⽪褶厚度和上臂肌围、⼈体成分测定等。⽣化指标:包括⾎清⽩蛋⽩、透析前后的尿素氮、前⽩蛋⽩、转铁蛋⽩、⾎脂,有条件时可测定胰岛素样⽣长因⼦-1。主观综合性评估:应⽤主观全⾯评定(SGA )及营养不良炎症评分法(MIS)进⾏评价。⼈体成分分析:有条件的单位可采⽤⼈体成分检测仪(BCM )、双能X线吸收法、CT 或 MRI 等,进⾏肌⾁组织指数、脂肪组织指数、肌⾁组织含量等指标的测量。监测频率⽅⾯,⾼危营养不良的⾎液透析患者,如⽼年⼈或有合并症者应增加监测频率,⾎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的评估应每⽉1次。营养状态良好且稳定的⾎液透析患者每3-6个⽉评估1次。⾎液透析患者的营养治疗⽬的是预防和纠正营养不良。应在充分透析、纠正代谢性酸中毒,改善炎症状态的基础上,制订能量、蛋⽩质、脂肪、碳⽔化合物、维⽣素、液体及⽆机盐等的营养治疗⽅案,并定期监测进⾏调整。2⾎管通路管理⾃体动静脉内瘘的管理术前注意保护上肢⾎管资源,避免腕部以上部位⾎管穿刺和采⾎;保护⼿臂 ⽪ 肤 不要 破 损 。术后 抬 ⾼术肢,促 进⾎液回 流 ,减 轻 ⽔肿 ,及时 活 动⼿指 ,降 低 ⾎栓 形 成 风 险 。术后 72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