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简介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简介_第1页
1/57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简介_第2页
2/57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简介_第3页
3/57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简介 一 、民间文学 (一)桐 城 歌 申报单位:安庆市桐城市 桐城歌是起源于安徽桐城的一种地方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一种韵文形式的民间文学,同时又是一种融词、曲、表演为一体的综合艺术。 桐城歌由山歌、民谣、小调三大类组成。具体类别可分为传说、风土、时政、劳动、生活、情爱、仪式、事理、趣味、灯歌、儿歌等。早在明代以前桐城时兴歌(情歌)就流布于湖北黄梅一带和江浙吴语地区。以其独特的七言五句式体式、委婉凝练的语言、优美动听的曲调等艺术特色,广为传唱,乃至刊布成帙(《明代杂曲集》及冯梦龙《明清民歌时调集》均收录桐城歌),不仅成为安徽歌谣盛行时期的主要本土民歌,而且还影响到‚湘、鄂、赣以及浙西地区‛等更大空间,历史上形成了一种范围广泛的‚桐城歌谣文化带‛,尤其对黄梅戏的形成和发展,起到基因性孕育与塑造作用。桐城歌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很多专家学者撰文给予高度评价,国家屡次编辑出版的《中国文学史》亦作了充分肯定与介绍。20 世纪50 年代搜集了大量桐城歌原生态音乐资料,80 至 90 年代相继整理出版《桐城歌谣》、《桐城传统儿歌三百首》,先后举办六届桐城歌演唱会。 桐城歌是中国歌谣发展史上值得注视的文化现象,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尚有很多原生态歌谣资料有待发掘,不少濒临失传的桐城歌曲调和吟唱表演形式,需要及时抢救与保护。发掘、保护、研究桐城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审美价值、社会价值。 二 、传统音乐 (一)当涂民歌 申报单位:马鞍山市当涂县 当涂民歌起源和流传很早,据记载,在明末清初就有民歌的演唱。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生活中,口头上创作了大量的民歌,干什么农活就唱什么歌。这些民歌曲词优美,内容丰富,结构严谨方整,节奏轻盈明快,以其清越、悠扬、婉转的风格,深受人们的喜爱。 解放后,当涂民歌逐渐兴旺和繁荣起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发展到鼎盛时期。当涂民歌不仅数量多,而且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当涂民歌分布较广,由于地域差异较大,分平原、圩区、丘陵山区,民歌的内容和形式也各不相同。流行于当涂大公圩一带的是号子、牛歌、舞调;流行于博望、湖阳、新市一带的是船歌、渔歌、灯歌;流行于沿江采石、霍里、新桥一带的是秧歌、对歌、门歌等。由于民歌演唱的场合地点、条件不同,导致了体裁的多样化。当涂民歌不仅是反映人们生产、生活方式,折射审美观念的载体,对当地文化也产生过许多影...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简介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