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幼儿的生活常常需要成人的照顾,如:幼儿上厕所、吃饭、睡觉、玩过玩具后的玩具收拾等,他们是否会整理、是否会就餐、睡觉是否会穿脱衣,这些都是老师、家长关心的问题。《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要培养幼儿初步的自理能力,即自我服务能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地把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自理能力作为健康领域的培养目标。受传统的思想影响,我们注重对幼儿的知识传授和生活上的照顾特别是为避免幼儿出事故,或怕幼儿做事不好,反而增添麻烦,教师大多不让幼儿动手;现代家庭中大都是独生子女,有的还总爱为幼儿包办代替一切,认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能独立去做,总怕累着孩子,伤着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剥夺了孩子动手的机会,使孩子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事事依赖大人的习惯,由于这类现象,导致现在的孩子自理能力特别差,依赖性特别强。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我们就要从小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以便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家庭、幼儿园与社会需要相互配合才能奏效。对幼儿说来,家庭与幼儿园两方面密切合作就更加尤为重要。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曾说:“在幼儿园教育阶段尤其要与家长配合”。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家庭背景、家长素质各不相同,孩子自理能力的水平也不尽相同。导致幼儿自理能力差的原因有以下几点。、家长因为工作忙,教育任务全依赖于长辈和幼儿园。这就导致了这些孩子自理能力尤其之差。、有些家长和祖辈们十分溺爱自己的孩子,剥夺了孩子学习锻炼的机会,使孩子形成了依赖心理。、有些家长缺少正确、有效的教育方法。他们在面对孩子需要鼓励帮助时,采取的是一种怪罪、批评的态度,有的甚至会采取暴力打骂的方法,严重伤害了孩子的自信心,从而阻碍了孩子自理能力的发展。一、在幼儿园系统的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幼儿的独立性是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也获得自身的发展。记得一个教育学家的一句话:“我看过了,我忘记了我听过了,我记不清了我做过了,我就记住了”这充分说明了动手对幼儿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独立性中一定要重视“做”的过程。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让幼儿为家庭做一些小事等,提供锻炼他们独立性的机会。儿童自身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应尊重幼儿的自主性、独立性,放手让他们在活动中发展,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对幼儿进行能力的培养。幼儿是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自身发展的,这一相互作用的过程就是活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