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课题讨论实施方案课题名称: 《提高化学老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讨论》执笔人: 单鑫 .4建昌县老师进修学校化学组一、 课题名称: 《提高老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讨论》二、 课题的提出背景: 始于上世纪 20 年代, 国际就已经关注到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老师行为。其中艾里奥特( Elliott )重申了理想的老师行为是: 制造一种积极的学习环境、 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综合利用多种技术、 有效运用语言、 坦诚地对待学生、 谨慎使用表扬、 是优秀的问题解决者、 清楚地讲授、 组织实在的互动。而有效教学是指老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 以尽可能少的时间、 精力和物力投入, 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 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有效果: 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 它是经过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结果考察来衡量; 有效率: 指低投入, 高产出。教学效率=教学产出( 效果) /教学投入或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 有效益: 指教学活动的收益、 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主要指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教学目标与社会和个人教育需求的吻合程度。崔允漷教授( ) : 所谓”有效”, 主要是指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 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进展。也就是说, 学生有无进步或进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所谓”教学”, 是指老师引起、 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逻辑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 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 三是采纳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 即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让学生听清楚、 听明白, 这就需要借助一些技巧, 如重复、 深化浅出、 抑扬顿挫等。因此,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老师的工作效益、 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初中化学教学就要追求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要想实现这一设想, 有效教学的教学理念和策略是其中的一条重要途径。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更强调初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进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本课题主要是在新课程的背景下, 对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的理念和策略的提出。三、 实验假说: ”有效教学”讨论的历史表明, ”有效教学”是个动态进展的概念, 其内涵一直随着教学价值观、 教学的理论基础以及教学讨论范式的变化而不断扩展、 变化。实际上, ”有效教学”是人们在特定教学价值观的支配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