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军校学员血性的思考 军校学员如何转变军校“血”员 摘要:本文讨论的主要内容是,如何培养军校学员的血性,在新形势下,军校学员作为未来部队的指挥官,要打赢未来战场,需要什么样的血性来做支撑 关键字:军校血性培养 没有血性的人不配做军人,没有血性的军队就没有战斗力。生长干部学员作为未来部队一线带兵人,更须具备“平时有血性,打仗敢拼命”的气质和胆识。我理解,这个血性就是闻战则喜的勇气、有我无敌的霸气,就是肉体死、精神生,自己死、战友生,个人死、民族生的牺牲精神。有些同学认为“未来打仗拼科技,用脑用心不用力,只要有了新武器,血性多少没关系”,有的认为军校培养血性的氛围不够,对培育军人血性不是十分积极主动。这些需要我们,深化培养血性必要性的认识,强化血性虎气对于走好军旅之路重要性的理解。 1、军校学员目前在血性上的不足和缺失 1.1、学习训练怕苦累。经过军队院校几年的淬炼,学员吃苦意识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面对枯燥的学习、艰苦的训练、严格的管理仍有部分学员嘴上有不满,心里发牢骚。体能训练时晴天怕晒,雨天怕淋,冬天怕冷,泡病号、凑公差、争站岗,野外驻训时背背囊更是越轻越好。面对战争的问题,不少学员都抱有“打不起来,轮不到我”的想法,把军人当成谋生的职业。青年学员对生死考验准备不足,是理想信念缺失和血性胆气不足的表现。于是在学习、训练上也没有动力,学习需要监督,训练需要督促,没有做到为国家、为人民的军人转变。 1.2、精神思想不上进。不少学员来军校就只顾学习。“只要不挂科,六十分万岁,宁可默默无闻,也不能积极表现”的思想充斥在一些学员中。在生活中总有部分学员无论干什么都喜欢混在大队伍中,对于任务能躲则躲,不愿当骨干,不愿主动思考。有人自诩“看破红尘”,天天“轻松过”,听哨集合,到点上床,每月拿钱,快活自在。年年“知足乐”,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立功受奖,从不去想。 1.3、崇文尚武不双全。军校学员的“书生气”应是携笔从戎,挥斥方遒,激扬文字的豪迈之气,应是“信息精英+钢铁硬汉”的虎狼之气,如此“书生气”才可合军聚众,一呼百应。少数学员吹拉弹唱功夫了得,操枪弄炮本领不强;说起明星大腕一套一套,提起党史军史一知半解;见第一不愿争,见红旗不敢抗。精力外移,兴趣偏移,胆气式微。更有甚者,把自己定义为文艺青年,天天微博空间感慨不断,越临近毕业,越缺少精进勇猛的锐气和蓬勃向上的朝气,关心单位离家近不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