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醉气道管理概述气道解剖麻醉气道气道管理鼻腔鼻孔大小约与环状软骨处相等,气管导管如能通过鼻孔,一般均能进入气管,婴儿鼻腔较狭窄,易被分泌物或粘膜水肿所阻塞。由于婴儿主要经鼻腔呼吸,因此鼻腔阻塞可产生呼吸困难。舌体婴儿舌体相对较大,这使得面罩通气和置喉镜比较困难。如果在面罩通气下对下颌施加的压力过大,舌体极易阻塞呼吸道。喉婴儿的喉头位置较高,喉头最狭窄部位是环状软骨处,该处呈圆形,气管导管通过环状软骨后行控制呼吸或肺脏扩张时,可无明显漏气,故婴幼儿一般不需用带套囊的气管导管。但6岁以后儿童,喉头最狭窄部位在声门,而声门并不成圆形,为防止控制呼吸或张肺时漏气,应该用带套囊的导管。气道婴儿气管短,仅长4.0~4.3cm,直径小,新生儿气管直径为3.5~4.0mm(成人10~14mm)环状软骨处的粘膜如水肿1mm,气管直径即减少50%,阻力增加16倍(呼吸阻力与呼吸道半径的四次方成反比)。婴儿支气管平滑肌较儿童少,小婴儿哮喘时,用支气管扩张药常无效。2、胸廓婴儿肋骨成水平位,胸壁顺应性高,而肋骨对肺的支持少,难以维持胸内负压,因此,每次呼吸均有功能性呼吸道闭合。新生儿及婴儿肋间肌及膈肌中Ⅰ型肌纤维少,Ⅰ型肌纤维可提供重复做功的能力,当Ⅰ型肌纤维缺少时,任何因素所造成的呼吸做功增加,均可引起呼吸肌早期疲劳。导致呼吸暂停、二氧化碳蓄积和呼吸衰竭。婴儿胸式呼吸不发达,胸廓的扩张靠膈肌。如腹腔内容物增加可影响膈肌活动,也即影响呼吸。3、肺新生儿出生时支气管树虽完整,但肺泡数目少。出生后肺泡树继续增长直至8岁,此后肺体积的增加主要是肺泡的扩大。新生儿肺泡面积约为成人的1/3。但代谢率约为成人的两倍,故新生儿呼吸储备有限。呼吸频率与潮气量新生儿潮气量(VT)小,仅20ml,约6~7ml/kg,无效腔量(VD)按体重计,新生儿与成人相同,均为2.2ml/kg。无效腔量与潮气量之比(VD/VT)亦相同(0.3),但新生儿呼吸道容量小,故麻醉时器械无效腔要小,人工呼吸时潮气量也要小,避免肺泡过度扩张。新生儿肺泡通气量(VA)按比例约为成人的两倍,新生儿主要通过增加呼吸频率而不是容量来满足高代谢的需要,故婴儿呼吸频率较快。血气分析新生儿血气分析显示有轻度呼吸性碱中毒及代谢性酸中毒,血浆HCO3-低。出生时卵圆孔及动脉导管未闭,可出现明显的右向左分流,合并肺动脉压增高(心排血量有20%~30%分流),PaO2较低,8~10.7kpa(60~80mmHg)。氧耗量新生儿代谢率高,因而其氧耗(6~9ml/kg/min)较成人高(3ml/kg/min)。总之,婴儿呼吸系统的特征是呼吸节律不规则,各种形式的呼吸均可出现。胸廓不稳定,肋骨呈水平位,膈肌位置高,腹部较膨隆,呼吸肌力量薄弱,纵隔在胸腔所占位置大,容易引起呼吸抑制。而头大.颈短、舌大、鼻腔、喉及上呼吸道较狭窄,唾液及呼吸道分泌物较多,均有引起呼吸道阻塞的倾向。婴儿有效肺泡面积/kg是成人的1/3,氧耗量是成人的2倍,说明换气效率不佳。故小儿麻醉时应特别重视呼吸的管理。麻醉气道a仰卧位b垫肩位气管导管选择插管深度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