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小儿推拿发展简史VIP免费

小儿推拿发展简史_第1页
1/11
小儿推拿发展简史_第2页
2/11
小儿推拿发展简史_第3页
3/11
小儿推拿发展简史小儿推拿发展简史小儿推拿历史源流小儿推拿文献主要流派介绍小儿推拿历史源流1、明代以前小儿推拿概况殷商时期:甲骨文出现具有按摩和儿科疾病含义文字。战国时期:《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有扁鹊入咸阳为小儿医的记载。秦汉时期:我国按摩已具有相当规模,《素问·上古天真论》有涵盖男子以八岁,女子以七岁为阶段总结其生长发育规律。《灵枢·厥病》还记载了按摩治疗小儿虫症的方法。两晋南北朝:葛洪《肘后备急方》最早记录了天花的典型症状和流行特点,并有抄腹法和捏脊疗法沿用至今。隋唐时期:出现官办太医署,儿科是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必修课并有严格的考试制度。隋代巢元方著《诸病源候论》中有小儿杂病诸侯6卷,小儿病因症候252候。宋代:中医儿科完全独立,北宋钱乙创立中医儿科脏腑辩证体系。2、清明时期明代推拿理论框架基本构建完备,各种手法和技术相当成熟,并且已将按摩按摩广泛用于小儿的保健和疾病治疗并取得丰富的经验。《小儿按摩经》是最早的小儿推拿专著,其标志着小儿推拿从民间技艺升华为成熟理论,并且从此走上独立发展之道。金元时期,百家争鸣。从不同角度认识小儿生理病理,运用不同方法防治儿科疾病,促进了中医儿科学向纵深发展。派系代表人论点主张寒凉派刘河间大概小儿病者纯阳,热多冷少主清热攻下派张子和养生当论食补,治病当论药攻倡汗、吐、下三法补土派李东恒重视脾胃补土为治滋阴派朱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滋阴法代表派系3、近代小儿推拿概况由于清末和民国战乱,史料损失严重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开展了对古代医籍的抢救工作,使散在民间的著作得以保留。通过不断地传承和坚持,直至现在小儿推拿迎来了黄金时期。二,小儿推拿主要文献书籍作者年份备注《小儿推拿方脉活婴密旨全书》明·龚婷贤公元1604年是流传最早的小儿推拿单行本。《小儿科推拿仙术》明·周于蕃公元1605年该书以治法统领手法和穴位,于汗吐下三法之后给出具体推拿处方。《推拿广意》清·熊银雄公元1676年全书介绍了20余种儿科常见疾病的推拿治疗方法。《幼科推拿秘书》骆如龙公元1691年本书一共五卷包括诊法、穴位、手法以及配伍,倡君臣主次。书籍作者年份备注《幼科铁镜》夏鼎公元1695年其最大特色在于推拿代药赋,用药比喻小儿推拿穴位为理解和普及小儿推拿做出了贡献。《厘正按摩要术》张振鋆公元1888年该书系统总结了明清时期的儿科理论和临床经验。三、主要小儿推拿流派及代表作流派代表人物学术思想代表作地域湘西小儿推拿流派刘开运、邵湘宁等1.遵循古训,次第分明。2.以五脏为中心,诊治不离五脏。3.有开有阖,开阖得宜。《小儿推拿疗法》湖南湘西地区小儿推拿三字经流派徐谦光、李德修等1.百脉皆汇于两掌。2.抓主诉,用主穴。3.重视纯阳,以清见长。4.重脾胃,调中土,长养万物。《推拿三字经》《幼科三字经派求真》山东省胶东地区张席珍小儿推拿流派张席珍、张寄岗等1.切而知病,切推结合。2.穴位处处有,小儿为大穴。3.净水与活水理论。4.天人合一观。《小儿推拿疗法》小儿推拿疗法流派代表人物学术思想代表作地域张汉臣小儿推拿流派张汉臣、田常英等1.至阴至阳,用心呵护。2.重望诊,审“滞色”。3.倡辩证论治。4.重视实证,探寻机制。《小儿推拿概要》山东地区孙重三小儿推拿流派孙重三、张素芳等1.效验穴位,固定成方。2.手体配穴,相得映彰。3.多重刺激,复式特色。《通俗推拿手册》山东济南冯氏小儿捏脊流派冯泉福、佘继林等1.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虚成疳。2.重视阳气,温补立法。3.协调阴阳,沟通内外。4.内治外治,殊途同归。《冯氏捏积疗法》北京,华北地区河东少儿推拿流派任华天、杨钊等1.少小有别。2.防重于治。3.先后天统一。4.经络系脏腑,命根在于脚。《育儿保健临床三百例》《少儿亚健康推拿调理》河东山西运城一带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小儿推拿发展简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