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小儿推拿课件小儿多汗VIP免费

小儿推拿课件小儿多汗_第1页
1/15
小儿推拿课件小儿多汗_第2页
2/15
小儿推拿课件小儿多汗_第3页
3/15
多汗•小儿汗证,是指小儿在安静状态下,全身或局部出汗过多为主的病证。汗证有盗汗与自汗之分,夜间入睡后汗出,醒后汗止者为盗汗;白天安静状态下,或稍作活动即汗出较多者为自汗。汗证多见于婴幼儿和学龄前期儿童,尤其平素体质虚弱者,则更易发生汗证。婴幼儿睡后头部微有汗出,以及气候炎热,衣被过厚,剧烈活动,乳食过急等导致的汗出,均属正常生理现象,不为病态。汗证为中医病证,在西医学常见症状“多汗”中有相关记载。病因病理•汗是人体五液之一,为心所主,由阳气蒸化津液,发泄于腠理而来。故凡阴阳平衡,气血调畅,营卫调和,腠理固密,津液就内敛而不易外泄。反之,若体质虚弱,阴阳失调,气血受损,营卫不和,腠理疏松,则常汗出较多,形成汗证。此外也可因调护失宜,饮食不调,或胃肠道疾病的影响,均可导致脏腑积热,热蒸津液外泄为汗。诊断要点•1.小儿在安静状态下,全身或局部汗出很多。2.寐则汗出,醒则汗止者称盗汗;白天安静状态或稍事活动汗出者称自汗;但头汗出较多则可称头汗。3.需除外因传染病、风湿热、结核病等引起的汗出。辩证分型•营卫不和•表虚不固•气阴两伤•脾胃积热表虚不固•症状:全身自汗或盗汗,以头部、肩背部明显,动则尤甚,面色少华,肢端欠温,容易感冒,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治则:益气固表•处方:补脾,二马,肾顶。营卫不和•症状:自汗为主,遍体汗出,畏寒怕风,时有低热,精神疲倦,纳呆食少,舌质淡,苔薄白,脉缓。•治则:调和营卫。•处方:补脾,外劳宫,二马,肾顶。五分钟推拿法•处方:补肾阳,补脾,清天河水,补肾阳,分阳,关三腑一,顺运内八卦,补脾,清补肺,平肝,运土入水,虎口入天门,肾顶,揉太阳,正捏脊,揉颤百会。气阴两虚•症状:盗汗为主,也可盗汗、自汗并见,体弱神萎,心烦少寐,手足心热,口干低热,舌质淡少苔,或见花剥苔(地图舌),脉细软。•治则:益气养阴•处方:二马,清补脾,天河水,肾顶。五分钟推拿法•处方:补脾,取天河水,补肾阴,分阴,腑三关一,逆运内八卦,总筋,补脾,补肾阴,平肝,清心,运水入胃,虎口入天门,搓擦百会,涌泉,揉厥阴俞,脾俞,肾俞。脾胃积热•症状:自汗盗汗,面黄形瘦,纳呆口臭,腹胀腹痛,大便秘结,或大便臭秽,小便色黄或如米泔,时有低热,睡眠不宁,舌苔黄腻,脉滑稍数。•治则:清热泻脾•处方:清胃,清补脾,八卦,天河水。五分钟取穴法•补脾,清胃,平肝,板门,取清取天河水,清补补肾阴,分阴阳重分阴,腑三关一,运水入土,逆顺逆八卦,顺逆顺内劳,四横纹,乾坎艮入虎口,外劳宫,顺揉脘腹,正捏脊,肝俞,胆俞,脾俞,胃俞,针刺四缝。【中成药】•1.清身仗冲剂每日3次,每次1包冲服。适用于气阴两虚。2.龙牡壮骨冲剂每日2次,每次1包冲服。用于各类汗证,对有佝偻病患儿更合适。3.黄芪止汗冲剂每日2次,每次1包冲服。适用于营卫不和。小验方•五倍子粉适量,温水或醋调成糊状,每晚临睡前敷脐中,用橡皮膏固定。用于盗汗。•黄芪,防风,白术,女贞子,打粉,蜂蜜调和,临睡前贴敷脐中,用橡皮膏固定。用于气阴两虚。护理•1.患儿宜多晒太阳,户外活动,增强体质。2.积极治疗各种急、慢性疾病,并注意病后调理。3.患儿勤换衣被,保持皮肤清洁与干燥。汗后避免直接吹风,慎用辛散药物。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小儿推拿课件小儿多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