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基本介绍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症(BPD)为新生儿生后不久需机械通气和长时间氧治疗后发生的慢性肺部疾病,在生后28天或更长时间仍依赖吸氧或机械通气,并有肺功能异常,新型BPD又称新生儿慢性肺部疾病。九十年代以来,由于机械通气、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普遍应用及早产儿管理技术的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大大提高,BPD发生率也呈增加趋势,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存活者中,BPD发生率达20~30%,目前BPD已成为发达国家NICU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也是国际新生儿医学领域最热门的研究课题。近年我国BPD发生率也逐渐增多病因一.肺发育未成熟:早产和低出生体重是BPD最主要的发病因素,BPD发病率与胎龄、出生体重呈负相关。二.严重肺部疾病:BPD绝大部分发生在新生儿NRDS、肺部感染、吸入性肺炎等疾病之后,由于这些疾病需要吸氧或机械通气。三.机械通气和氧中毒:BPD几乎都发生在机械通气和长时间吸氧的患儿,疗程超过3天就有可能发生BPD,气道压力越高,吸入氧浓度越高,治疗时间越长,BPD发生率也越高。四.其它因素:输液过多、肺水肿、动脉导管未闭、VitA和VitE缺乏,可促使BPD发生。此外,白种人、男婴、多胎婴儿易发生BPD。发病机理早产儿肺结构及生理特点:为什么BPD主要发生在早产儿?这必然与其肺结构及生理特点有关。许多研究显示,早产儿肺由于发育未成熟,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较足月儿高,容易发生渗出,渗出液富含血浆蛋白,称之为“高蛋白性肺水肿”,中性粒细胞也随之渗出。血浆蛋白对肺表面活性物质活性有强烈抑制作用,中性粒细胞可释放大量的蛋白酶和炎性介质,造成肺损伤,这种没有外来因素作用而发生的损伤,有人称之为“宿主自损伤”。这是早产儿易发生BPD的重要内在因素,如发生感染、机械通气、氧中毒,肺泡渗出更加严重。此外,早产儿肺间质和肺泡分化不全,易发生纤维化,早产儿肺的抗氧化能力、清除氧自由基能力、抗蛋白酶能力均明显不足。发病机理原发性肺损伤:BPD绝大多数发生在NRDS之后,过去曾有人认为NRDS与BPD有某种必然联系,但近年有许多报道,BPD也可发生在肺部感染、吸入性肺炎、反复呼吸暂停等之后,现认为所有这些疾病都属原发性肺损伤,加重早产儿肺的渗出,并导致必须进行机械通气和吸氧治疗,是BPD发生环节之一,但不是关键性的。发病机理容量伤、气压伤和氧中毒:机械通气时过高的潮气量和气道压可直接损伤气道和肺泡上皮细胞,破坏肺的结构,发生肺泡融合和肺气肿,加重肺泡渗出,而肺发生修复反应时,易向纤维化方向发展。早产儿对氧非常敏感,极易发生氧中毒,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即使吸室内空气也有可能发生氧中毒,因为与宫内低氧环境比较,吸空气氧的浓度仍过高。氧中毒可直接损伤肺泡上皮细胞、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使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加重肺泡渗出,吸高浓度氧可使肺泡气体交换膜增厚,气体交换变得困难,需要更高浓度的氧,形成恶性循环。此外,氧中毒更重要的后果是引发一系列炎性反应。发病机理炎性损伤: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炎性损伤是发生BPD的关键环节,容量伤、气压伤和氧中毒是通过炎性损伤起作用的,最终导致肺纤维化。(1)肺部炎性细胞浸润:研究发现在NRDS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炎性细胞增加,恢复期逐渐下降,但在发展为BPD的患儿,炎性细胞持续上升,并维持5周。(2)氧自由基:氧自由基是BPD发病过程中关键性的炎性介质,早产儿机体抗氧化能力较差,在氧负荷太高时,氧自由基的产生超过机体的清除能力。氧自由基可产生广泛的损伤,使气道上皮细胞、肺泡I、II型上皮细胞、间质细胞发生损伤,使早产儿尚处发育过程中的肺异常发育。(3)脂质、肽类炎性介质:有很多种炎性介质参与BPD的发病过程,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在BPD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补体5a、白细胞介素8、白三烯B4、血栓素B2、血小板活化因子等显著增高,这些炎性介质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最终形成肺纤维化。病理变化BPD肺病理变化非常广泛,几乎累及各级支气管和肺泡。较大的支气管粘液腺大量增生,广泛的或局灶性的支气管软化。小气道发生广泛的粘膜上皮细胞增生,平滑肌增生,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各级支气管可见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