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血管痉挛性心绞痛国际诊断标准(中文版)•55年前,Prinzmetal详细地描述了一种心脏外膜冠状动脉痉挛所引起疾病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表现,并将其称之为变异性心绞痛。随后,这些病人被证实存在可诱导的冠脉痉挛,并提出了专业术语“血管痉挛性心绞痛”(vasospasticangina,VSA)。•除了最近出版的日本循环协会的指南以及ESC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诊疗指南中一段简要的概述外,尚无通用的VSA诊断标准,这影响了对VSA的了解和诊断的研究进展。•这篇文章的目的是确定VSA的国际诊断标准,以改善VSA的临床诊断以及进一步的研究。•VSA应该被当做一个广泛的诊断类别,包括明确的由冠状动脉痉挛引起的心绞痛自发发作,以及在痉挛激发试验中引起的心绞痛。虽然VSA可能潜在地与冠脉微血管疾病和(或)结构性冠状动脉疾病并存,VSA临床本质上仍然是一种以大冠状动脉对血管收缩刺激因素过度反应的病理生理过程。•诊断VSA的重要性与以下方面有关:(i)与VSA有关的严重不良事件包括心源性猝死、急性心肌梗死、晕厥,这些在VSA确诊之前就可能出现;(ii)通过避免潜在的冠状动脉痉挛刺激物(例如血管收缩剂)和利用有效的治疗方法(钙通道阻滞剂和硝酸酯类药物)来预防这些不良事件的发生。•表1总结了冠状动脉血管舒缩障碍国际研究组(COVADIS)推荐的诊断标准。该组织旨在建立国际统一的冠状血管舒缩性疾病诊断标准,COVADIS第一次研讨会在2013年9月4~5日举行以确定VSA的诊断标准。如同表1和进一步的讨论,VSA的诊断标准包括三个方面:(1)VSA的典型临床表现;(2)心电图记录到发作期间的心肌缺血性改变;(3)证实有冠状动脉痉挛,根据证据程度将VSA再分为“确诊的”或“可疑的”VSA(表1)。•表1血管痉挛性心绞痛诊断标准•(1)对硝酸酯类药物具有反应的心绞痛——在自发性心绞痛发作时,至少存在以下情况中的一项:•a.静息心绞痛——尤其是在夜间和凌晨发作•b.活动耐力具有明显的昼夜变化——早晨活动耐力下降•c.过度换气可诱作心绞痛•d.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治疗有效,而β受体阻滞剂治疗无效•(2)短暂的缺血性心电图变化——发病时至少在两个相邻的导联出现以下任意改变:•a.ST段抬高≥0.1mV•b.ST段压低≥0.1mV•c.新的负向U波•(3)冠状动脉痉挛——定义为自发性或者在激发试验(尤其乙酰胆碱、麦角新碱或者过度通气)中出现的完全或者次全冠状动脉闭塞(>90%狭窄),并伴随心绞痛症状以及心电图改变•确诊的血管痉挛性心绞痛”诊断应符合以下特征:硝酸酯类药物对心绞痛症状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并伴见短暂的缺血性心电图变化或者满足冠状动脉痉挛标准。•“可疑的血管痉挛性心绞痛”诊断应符合以下特征:硝酸酯类药物对心绞痛症状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但不确定是否伴随或无法得到短暂的缺血性心电图变化或者满足冠状动脉痉挛标准的证据。临床表现•VSA的典型特征是静息心绞痛并能迅速被速效硝酸酯类药物缓解。心绞痛症状可能表现出昼夜节律,可由过度通气引起,但通常为非劳力性,其特征性的可被钙通道阻滞剂缓解(表1)。•吸烟是导致VSA确切的危险因素,糖尿病、高血压与其无明显关系,血脂异常与其的关系尚未明确。以往的报道表明,VSA作为一种广泛性血管舒缩功能障碍疾病,与雷诺氏症以及偏头痛等疾病有关,但是,系统研究发现这种关系并不密切。与高加索人相比,日本患者血管反应性更高,但这是否意味着更大的VSA倾向尚不确定。缺血性心电图表现•在Prinzmetal的最初描述中,自发性静息心绞痛发作时伴一过性ST段抬高,并可被速效硝酸酯类药物缓解。随后的研究表明,自发性VSA时亦可见一过性ST段压低和U波改变。•如果静息心绞痛发作时伴随一过性缺血性心电图改变,同时没有其他原因来解释这种变化,那么冠脉痉挛可能与之相关,即便没有确切的冠脉痉挛病史也可以做出确诊的VSA诊断(表1)。但是,静息心绞痛发作时不常见确定的缺血性ECG改变,因此经常需要冠脉痉挛激发试验来确诊。冠脉痉挛表现•冠脉痉挛激发试验在临床的应用已经超过40年,但即便在当前心脏病学实践中,它很大程度上仍限于在某些专业中心应用。包括非侵入性方法的多种痉挛激发试验已经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