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治疗学基础理论3.两个不同取向a.过程取向音乐治疗的目标不在于音乐本身,而在于音乐之外(例如情绪的调整、症状的改善、行为的转变、人格的成长等)b.结果取向音乐治疗的目标就在音乐本身,也就是在音乐治疗的过程中,音乐治疗干预追求治疗活动中的音乐的美和价值,以及治疗对象对音乐的鉴赏能力、音乐知识和演唱演奏技能。1.治疗中的音乐2.作为治疗的音乐34.音乐治疗与音乐教育的区别定义:前者以音乐为媒介,增进个体身心健康;后者是组织性质的音乐学习过程,以获得音乐知识、技巧和理解能力、并启发内在的音乐潜能目的:前者帮助个体增进、恢复或保持身心健康;后者是音乐作品的创造、欣赏表现及美学价值的呈现理论基础:前者大多采用心理学理论,但必须具备音乐理论及乐器演奏及即兴能力;后者以音乐美学、音乐史、音乐教育等介入方式:前者除了常用的音乐活动外,更强调人际互动;后者以唱歌、乐器演奏、词曲创作等1.参与(活动性)在活动性的音乐治疗体验中,治疗是通过治疗对象单独或与其他人共同的音乐表演、即兴演奏、音乐创作过程来完成的。这些音乐活动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提供治疗性的刺激,引发治疗性的心理或生理反应。2.接受性在接受性的音乐体验中,治疗是通过治疗对象聆听或接受音乐刺激的过程来完成的。53.音乐体验的层次a.前音乐(发展、组织或完成不充分的音乐)前音乐的反应:那些没有足够的意识和程度的情况下对音乐刺激所产生的反应b.音乐的(具有充分的控制或组织,形成一定结构关系,有明确内容表达意图的声音)音乐的反应:指那些有目的的聆听,演奏或创作音乐的行为c.外音乐的(本质上不属于音乐,与音乐有直接联系,直接影响)外音乐的反应:指那些本质上不属于音乐,但是由聆听、演奏或创作音乐引起的行为或反应,分为隐性的(由音乐所引起的内部或精神的反应)和显性的(由聆听引起的,与音乐内容有关的)d.准音乐的(在聆听和演奏,创作音乐的过程中对个体形成的刺激,这些刺激和音乐本身没有直接关系,它们的意义不依赖音乐)准音乐的反应:指那些在音乐活动过程中出现的行为和反应,这些反应和行为是非音乐的,它们在音乐背景下出现,不受音乐的影响和控制,意义不依赖音乐e.非音乐的(在音乐治疗的过程中出现的,与音乐治疗的干预无关的任何刺激因素)非音乐的反应:指那些在音乐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与音乐治疗的干预无关的任何行为或反应61.助人者、单向的帮助与被帮助关系,不是双向的帮助关系。2.反移情:心理动力学派的常用词汇,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治疗者对病人的反应,把病人看成重要人物或出于自己的情感,需要对病人的行为进行反应。移情:心理动力学派用词。是指病人在治疗中表现出对治疗者的情感依赖或不信任和敌意,是一种矛盾关系。共情:一种能深入他人的主观世界,了解其感受能力。7治疗对象:出于达到健康的目的而寻求治疗师帮助的人。阻抗:当个体不愿意改变自己的信念、行为、习惯、以及身体状况时,这种现象称为阻抗。8在音乐治疗中,治疗师把音乐体验、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治疗关系作为达到治疗目的的基本媒。1.治疗对象与自己的音乐的关系(治疗对象与音乐的关系反映了他与自我及周围世界的关系)2.治疗对象与治疗师的关系(移情和反移情)93.治疗对象的音乐与治疗师的音乐的关系(潜意识层次关系)4.治疗对象与治疗团体的关系(社会人际关系)5.治疗师与治疗团体的关系(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6.治疗对象的音乐与团体的音乐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7.治疗师的音乐与团体的音乐的关系(平等的关系)101.健康的概念: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2.健康的目标:a.解决对生活或生命具有破坏性的生理疾病。如创伤、疾患、不足、残疾、损伤、障碍、变态或其他问题b.治疗师帮助治疗对象建立和保持较好的健康状态,防止疾病侵害,保持心理健康11课后作业